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二十一章:决断
    在解释事情发生的原因时,人们总是喜欢将其归咎于某一种必然性。某人有做某一件事的动机,某人有做某一件事的能力,所以,对方最后必定会采取唯一的举动。这种理性的预测式分析很受人欢迎,因为,所有人都不愿意承认:很多时候,他们所面临的情况实际上是可以避免的。

    但是,我们可以发现,往往关于事件的这种解释性分析产生于事后,而在事件之前的预测中,没人能够预料到某一突发事件的爆发,在某一事件爆发之后,人们也很难预计到它的后续结果。

    这是因为,人们在做出决策的时候,实际上,并没有我们在事后分析的那么理性,并没有像我们时候回顾问题时掌握了那么多材料。

    旁观的人们也许会抱怨简简单单的高中生活,专注学习的人们为什么会展现出如此复杂的人际关系和问题。然而,这建立在事后分析的基础上。制造问题的人,从一开始就想制造一个大新闻吗?热衷于制造麻烦的人们,他们的初衷真的是制造一件让全校同学都卷入,而自己又无法解决的事件吗?当然不是,没有人能够预料到事件的后续性影响,因为,在更多的情况下,同样一个问题,在引发的第一时间被解决,所以无人问津,而由于各种各样的巧合,这个问题因为不同人的不同行为的干涉而发生了嬗变,最后变得庞大而让人觉得无能为力,仅此而已。

    让我回到问题的最初,真的有谁要为现状付最大的责任吗?如果说我们认为一切的事情源于雪之下阳乃请来了绪方理奈,那么谁又能预料到小木曽前辈会利用这个机会呢?如果说我们要把责任归咎于小木曽前辈,谁又会预料到在风波已经平静下来的时候又会出现那样一篇新闻报导呢?如果我们把问题归咎于北原前辈,他又如何能够判断之前一直得过且过的渡边部长会炮制出这样的一份报导呢?没有人能够预料到接下来会发生些什么,所有人都认为自己的行为是一系列事件的终结,但是,所有人都对自己的行为的影响估计过低,事实就是这样。

    让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称为一劳永逸的方法,杜绝更多的负面影响当然是必要的,但是我们永远无法排除任何的不确定的因素。

    然而,我们却不能因为有这种顾虑而放弃解决问题的可能,因为未来有太多的不确定性而止步不前,最终结果是只能在绝望的深渊中不断的翻转。

    -------------------------------------------分割线------------------------------------------

    我无法形容在那时我看到的比企谷八幡的表情,虽然表面上看开了一切,虽然只是自嘲地面对着其他人的风言风语。但是,他并不是毫不在意的,没人能够做到彻底的不介意伤害,更何况,他现在已经开始有些悔恨了。

    只要明白了他的想法,那么,拯救就是有意义的。

    当然,有许多事情我还不知道,比如最后的这次舆论的变化到底是谁操纵的,他什么要这么做,他如何做到这一点?比如,结衣姐到底出了什么事情,她的奇怪的表现,与现在的情况是否有联系?再比如,小木曽前辈或者雪之下,她们会如何看待现在的情况,她们会如何去应对?

    这些都很重要,但是,知道的越多,就会越损耗精力,也就越会因为恐惧不确定性,而不敢束手束脚。

    采用比企谷的方法,思考的路径也要和比企谷一样。

    我开始部分地理解比企谷行为的果断的原因了。也许他自己也没有预料到的一点是,他需要用尽快的迅速的行动,不给自己留下后悔和犹豫的空间。

    而现在,我所需要做的不是前一天和一色对话之后

-->>(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