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542 战备公路
的主要道路只有两条。西边一条叫太行东麓驿道,开封西行从孟津渡过黄河再向东进入河北地区,然后折北沿着太行山脚一路进入辽国境内。这条路比较绕远,山路居多,大队人马通行不易。

    东边这条路位于河北中部,从开封出来先奔澶州,北上大名府度过黄河,然后一路从雄州或者霸州出关,叫宋辽驿道。

    这条路沿途经过的河流比较多,但地势平坦相对宽阔,距离还短,比较适合大部队穿行。辽国南下时多会选择这条线,很少从西线突破。

    这也是大名府的战略意义所在,它就是要锁死开封北面的门户,如果此地被突破再往南就无险可守了。

    有居住在河北、山东一带的读者可能会说了,还应该有一条路,就是再往东的沧州,顺着沿海平原地区直插山东,不是照样能南下嘛。

    这个办法明清以后可以,放在宋代真不成。不是辽国人傻,有平原不走非去强攻大名府,而是此时的沧州到处都是河流和沼泽地。北宋朝廷还嫌不够,又挖了好多人工池塘,几乎都连成片了,别说是骑兵,步兵都很难通行。

    所以说根本没有东边沿海的通道,在泰山以北的地区,想带领大部队南下只有上面说的两条路。

    难道说北宋朝廷重视了半天,连两条仅有的战略公路都修不好吗?洪涛最初也是这么想的,富姬给出的答案让他立刻有点哭笑不得。

    不是修不好,而是故意不修,目的只有一个,增加辽国骑兵南下的难度。为了这个目的,北宋君臣们可算挖空了心思,想出来的办法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都绝了。

    在宋辽对抗的白沟河(后世拒马河)第一线,北宋禁军依靠坚固的寨堡进行防御。大大小小一百多个寨堡连成了串,一旦辽人小股部队来犯,相邻的几个寨堡就一同出兵,依靠数量优势对抗。

    要是辽国大部队来了就依靠寨堡固守不出,辽军不善攻城,若绕道而过就伺机以骑兵骚扰其后路。

    辽军冲破了第一道防线之后,碰上的不是第二线驻军,而是连绵不绝的人工林和池塘,这时才是宋军真正战斗的开始。

    骑兵大部队没法顺利通过这种地形,只能下马先派人砍树填土,或者用重兵攻击把守着有数几条道路的城池。前者挺费劲的,树林太密池塘也太多,没有土方作业训练的契丹牧人干这种活儿效率不高。

    后者也不轻省,北宋军队据城坚守以逸待劳,前后左右都有友军遥相呼应,辽人又不善攻坚,时不时还会遭到当地乡兵弓手的偷袭。

    这时辽军已经失去了机动能力,比步兵强不到哪儿去,就算能突破这百十里的障碍带也是强弩之末。

    勉强冲到大名府以北,根本没力量再打一场大规模攻坚战,后勤也没法保证,只能劫掠一圈赶紧趁着宋朝禁军没有调动到位撤退,跑晚了就会有大损失。

    听上去这种防御方式很笨、很蠢,一点主动权都没有,但以北宋军队目前的作战能力,想在平原地区挡住大规模骑兵攻击也只能这么干,且做的非常成功。

    既然大的战略方针就是用战略纵深一点点消耗敌人的锐气,河北路所有的建设也必须服这个战略,道路就是这么变烂的。

    从大名府往北一直到雄州边境七百里左右,到河间府这四百里路的驿道还算勉强可以通车,过了河间府之后到雄州的二百多里路就惨了。

    不下雨时坑坑洼洼,几乎没有一尺是平的,只要一下雨立马就变泥坑。这些泥还不像湟州的土路是沙土成分居多的稀泥,而是又粘又滑的胶泥。多牛逼的车皆不可行,估计就算把后世的四驱越野车开来,换上泥地胎,也是趴窝的命。

    如果富姬说路不好走,肯定

-->>(第2/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