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1025章 一致对外
之亲,数百年下来,礼崩乐坏,便开始各行其政,相互兼并倾轧了。而国中则有国人野人之分,连语言都不甚通。”

    “如此乱象,直到平王东迁后百年,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

    那时候,中原内部、外部的戎狄邦国,一同对周朝的诸侯们发动了进攻,南蛮指的是南方自诩为蛮夷的楚,北狄则是赤狄、白狄、长狄、山戎等半游牧的部族,他们灭卫灭邢,甚至一度攻占了洛阳,周天子仓皇出奔。

    于是才有了管仲的“尊王攘夷”,以齐桓公作为霸主,召集周之诸侯,一同联合起来,对抗南蛮北狄!

    “诸夏亲昵,不可弃也,戎狄豺狼,不可厌也!”

    这便是齐桓公霸业的口号,齐国带着诸侯南征北战,恢复了邢卫,远征山戎,逼迫楚国停止入秦陈蔡……

    百年下来,诸夏的理念根深蒂固,不再按照姓氏和源流划分彼此,只要是遵循礼乐,用冠带,食五谷粒食的邦国,都自诩为“诸夏”,连楚国也渐渐融入了这个概念里。

    “所以孔子才盛赞管仲,说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故而夏公早年才提议建靖边祠,第一个祭祀的,便是管夷吾!”

    说管仲是华夏第一个民族英雄,毫不为过。

    “故臣以为,诸夏之所以为诸夏,是因为外有南夷北狄,有一个共同的敌人!”

    黑夫颔首,张子房的确眼光独到,在跳出“韩人”的狭隘视野后,他的提议,多是高瞻远瞩!

    他说对了,所谓民族,乃是想象的共同体。

    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不只是血缘、文化、历史等内因,也因为左衽被发食酪浆,无城郭农田的“他们”徘徊在外!

    黄石继续道:“而如今,夏公想让七国之人不再互为仇雠,想让天下一统,让众人放下宿愿,实现九州同风,六合同贯,也需要一个共同的敌人。”

    黑夫一度将楚国,当做秦与韩、魏的共敌来宣扬,但他最后接纳了张良的谏言,放弃了对楚人的苛待压迫。

    在项籍死后,中原的敌对政权便不复存在了。

    他们必须找到新的敌人,让七国之人放下隔阂的共同敌人。

    这趟北方之行,黄石觉得,他已找到了。

    “如今的匈奴,便是现成的大敌!”

    黄石指着在白登山之战里奋勇杀敌的秦军、在李左车规劝下,为秦人输送粮秣的赵人、还有韩信在燕地招募的燕赵骑从。

    黄石感慨道:“在此之前,我从未想过,秦人、赵人、燕人,竟能一致对外。”

    不只是秦与燕赵有灭国亡社稷之仇,燕赵自个也打得狗脑子都出来了,民众亦相互鄙夷,身为大都市繁华地的邯郸赵人,一直瞧不起落后地区的燕国蓟城。

    可如今,他们却并肩作战,在绝域雪原休戚与共,造就了这场大捷。

    黄石很希望,如此场景能持续下去。

    他指着匈奴遁逃的方向道:“不若放彼辈离开,经此大败,匈奴军力已去其半。纵然冒顿不为其部属所叛,其部也已残破,匈奴十年内将不再为患。夏公倒是可以在国中多做宣扬匈奴之恶,夸大其实力,只需要一两代人时间,必能使秦、赵、燕等边地,凝为一体……”

    没有敌人,政治家也会创造敌人,甚至夸大敌人,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这便是黑夫最喜欢的“讲故事”环节了,毫无疑问,他是这世间,最擅长此道之人。

    一致对外,听上去很不错,与匈奴的长期对抗,这可能是让战国七雄最终捏合成名为“汉”的民族的重要原因。

    但对黄石的提议,黑

-->>(第2/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