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797章 北线无战事
河西马,依然不够看。

    “若那些北军的骑从没有马鞍、蹬,吾等肯定能打得过,武忠侯当年不将这些马具做出来就好了。”

    有个骑将嘟囔着说道。

    老五再度骂出了声:“你在想什么?你可知道,当年打匈奴,因为有了这些利器,少死了多少人?再者,八年后的事,八年前哪能想得到?”

    在他看来,这些时日遇见的同行们,已经手下留情了,根本没有当年与匈奴作战时,那股不死不休的狠劲,大多时候都默契地避开,甚至会一起躲个雨,分享食物。

    毕竟几个月前,大伙还都是秦军。

    只可惜从俘虏口中得知,来的多是上郡兵,鲜少北地兵,老五只觉得可惜,若军中有武忠侯当年一手打造的北地良骑,他们就不必只在沿河一线偷偷摸摸地侦察了。

    但正因为这种下层吏卒间的默契,所以北线才很安静,安静到让人忘了,这是一场规模巨大的战争……

    直到七月十五这天,这份安静,被打破了!

    一天的巡视完毕,老五回到了白水河南岸,陆续受到了甲乙丙三个骑队的汇报,说北军的斥候出动较往常更加频繁。

    老五感觉有异,但西边的两个骑队,却迟迟无人还报,直到几匹空马惊恐地跑回河边,他才笃定,自己的部下出事了!

    北军的斥候骑从横越白水河北岸,耀武扬威,全无平日的默契,更糟糕的是,哨塔上,斥候还瞧见,北方天际,烟尘高扬,遮天蔽地!

    王贲在宛、叶的大军,终于出动了!

    老五面色大变,将嘴里的炒米吐掉:“速速派人,去禀报武忠侯!”

    ……

    黑夫人在鄢县(湖北宜城)。

    “收成不错,鄢地这边的数万大军,靠本地粮食,也可以自足了。”

    七月中,南方稻熟前夕,黑夫正在鄢县近郊的田间地头视察。

    这里楚国的早期都城,称之为“鄢郢”,它能被选为都邑,自然有其过人之处:这里北靠荆山,有山林之饶,东面则地形广袤,田土膏腴,几百年来一直是楚国重要的产粮地。

    黑夫特地调了衷来,带人屯田,以确保当地收成,除了说好的五一之租,当地多出的粮,统一由北伐军搜粟都尉平价收购,充作为前线军粮。

    夺取鄢城后,黑夫并没有将宝押在这,毕竟此城历史虽然重要,却也有漏洞,那就是建城在洼地上,很容易积水,历史上就曾被武安君白起筑长渠灌城,楚人死伤惨重。

    为了不重蹈覆辙,黑夫在此屯驻大军之余,又令共尉继续向北移动,在汉水之南建立了一个前哨城塞,一来与鄢城互为唇齿,而来,也能就近知晓南阳王贲军的风吹草动!

    这份未雨绸缪是正确的,一个时辰内,他连续收到了几处告急:

    “山都、樊城、蔡阳、白水乡、上唐乡……都发现了敌军踪迹,烟尘高扬,遮天蔽地,看来北军真的开始大肆南调了。”

    黑夫看完老五送回来的急报,看着即将熟透的稻穗,笑道:

    “非要挑着南方收谷子的紧要关头,来逼吾等打仗,通武侯是精明人啊,一点都不想给我安然坐收边角的机会啊,不过……”

    “这场战争,在边角打的是先发制人,但在这腹里中央,打的确是后发制人,老将军,你等不下去了么?”

    ……

    虽然秦廷大军不断南调,但通武侯王贲本人,并未离开宛城。

    但经过数月蓄力,他已在汉中、南阳、陈郡集结了二十万大军,同时建立了完备的后勤粮道。不论是老兵还是新卒,各部队犹

-->>(第2/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