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772章 招魂
可知,不管楚国迁都几次,不断吾等国破家亡几回,总是会将新的都城,命名为郢。”

    年过七十,却越来越多智的居巢人范增来到项羽和英布旁边,捋着胡须道:

    “楚都最初在丹阳,名为郢,后来因为各种缘故,或因邦国壮大,或因避强敌,迁了许多回,但不论怎么迁,新的都城,还是会命名为‘郢’。”

    在蔡赐献上的《楚居》里,就有鄢郢、载郢、湫郢、樊郢、为郢、大郢、鄀郢、郊郢、美郢无数个都邑名。

    但前缀是什么不重要,是郢就行。

    郢,才是所有楚人亡魂当归的故土。

    所以宋玉所写,由蔡赐用楚地方言大呼的《招魂》里,才要外陈四方之恶,内崇楚国之美,让游散许久的忠士亡魂,归于名为“郢”的家乡--寿春,最后的郢都!

    这是八百年延续的传统,楚人,尤其是楚国的贵族,这群帝高阳之苗裔们,有一种较之于其它诸侯而言,更强烈的念祖、爱国情感。

    项籍便是如此。

    “魂兮归来!反故居些……”

    生来容易动感情的项籍也难以自禁,跟着蔡赐念了起来。

    他记得的啊,在楚国灭亡前,项家在寿春城里也有府邸庭院,他家有高高的大堂和深深的屋宇,亭台重重楼榭,一觉醒来,睁开眼就能瞧见雕刻的方椽,画的是龙与蛇的形象。

    走出居室,大门镂花涂上红色,窗户刻着方格图案,年少的项籍踮起脚尖,便能看到城东的山岭,这时候,大父项燕的手总会抚过他头顶,祖孙对视而笑。

    那时候自己尚小,整日与兄弟们舞动木剑为乐,叔伯们济济一堂,筹办大父的六十寿宴,庭院内,舞女罗列登场,乐师安放好编钟,设置好大鼓,把新作的乐歌演奏。

    唱罢《涉江》再唱《采菱》,更有《阳阿》一曲歌扬……

    家人们高高兴兴快乐已极,一起赋诗表达共同的心意,酣饮香醇美酒尽情欢笑。

    可这一切繁华盛景,其乐融融,都被秦人毁掉了。

    祖父战死沙场,尸身为秦人所戮。

    忽然间,国亡了,家也没了!

    项籍怎能不恨,怎能不日夜想着复仇?

    怒气在胸,项籍怒吼咆哮,本有些缓慢哀情的楚赋,竟带上了一份雄壮!

    “魂兮归来!去君之恒干,何为四方些?”

    项籍仿佛看到,在自己高声所唱招魂声中,大父项燕,他的父亲,氏族的好儿郎们,还有在战场上壮烈牺牲后,却被秦人砍了首级的十数万将士!

    他们的亡魂正源源不断往寿春而来,旌旗十万,欲斩秦寇!

    最先是项籍,而后是五千楚人中,不断有人跟随少将军,重复那些略显拗口的话……

    “魂兮归来!入修门些。”

    但再拗口,也是熟悉的楚言,比陌生的关中雅言好亲切。

    楚不止是一个国名,还是一种独特的地域文化,是不是楚人,一张口便知,秦人笑他们鸟语鸠舌,但哪怕是乡间氓隶苦闷时唱的《下里》《巴人》,也能喊出一股不服周的豪情来!

    相较于贵族们的亡国亡家之耻,想夺回失去的一切,对普通人而言,“不想被异口音的外国人统治”“不想服繁重徭役限制”更占主流。

    但这不妨碍他们在少将军高潮时,一起激动,一起呐喊!

    英布惊讶地看着周围发生的一切。

    范增白胡子下,却露出了笑。

    他想让蔡赐招的,只是项燕等战死之人的亡魂么?

    不,要招的,还有

-->>(第3/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