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592章 猫鼠
百亩,粟、麦、豆加到一块,岁收三百石。官府每亩收一石半之租,便去了150石,仅余150石。人每月食一石半,五人终岁食粟90石,再除去留作种子的10石,余有50石。50石,可换钱两千五百,齐地好祭祀,除去社闾尝新、春秋之祠,用钱300,余2200。衣、履之物,每人用钱300,五人终岁用1500,故每户仅剩700钱。”

    这些数据,统统记在萧何脑子里,虽然不同人家会有出入,但大体不差。

    到这还没完,朝廷还要收一波口钱呢,一户五口人加起来,每人23钱,要一百多。

    最后,只剩下500多钱,按照购买力,相当于后世rmb一千不到吧。这就是胶东郡小农家庭,每年可灵活使用的开支,对他们而言,已经极其阔绰了,可一旦遇上不幸疾病死丧之费,朝廷再多征几次口赋,这个家庭就会入不敷出。

    陈平拊掌而赞:“萧仓掾不愧是干吏,正如我所说,故即便是大丰收,郡内百姓的日子,也只得温饱,不见得有多少好转,若是欠收甚至大荒,那小农就要挣扎在饥寒线上了。”

    萧何干笑:“不至于此。”

    “是否如此,萧仓掾应当比我更清楚。”

    陈平有些感慨地说道:“我也敢说,郡守治理两年的胶东,虽然亩产仍然比不上关中,起码也是天下四十郡前列,尚且如此。在一些亩产更少的郡县,收的田租口赋却一样多,在那里,真的是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衣服了!”

    萧何小心地问道:“陈长史的意思是……”

    “没错,朝廷田租太重!”

    旁边没有其他人,陈平一副与萧何交心的架势:

    “萧仓掾与我一样,也好黄老之术,当知这泰半之租,除了秦地百姓早已习惯外,其余诸郡黔首,谁能长期忍受?更别说家中丁壮还要不时出门服役,甚至远到渔阳、豫章……可不是每一个郡,都能像郡守一般,对外来戍卒徭夫这般友善,让其衣食无忧啊。”

    萧何顾左右而言他:“收多少租,征几次赋,这是朝廷定的,过去百多年一直如此。”

    陈平低声道:“其实,对此郡守其实早有进谏,提出需要减租赋,十一、十二之税为妥。但陛下还有南征北战要打,还有骊山之陵,塞北长城要修,更有西王母邦要寻,这些都要丁壮钱粮,故租赋徭役绝不能减!”

    “郡守暂时能做的,只能尽量增加胶东百姓亩产,将口赋维持在一年一次,绝不加赋!还按照承诺,免除了一些闾左的赋税。”

    萧何知道这时候该说什么:“然也,郡守非但是朝廷良吏,亦是百姓的父母官。”

    他话音一转道:“不过也正因如此,百姓赋税重些,官府得粮就多,加上晒盐和金矿所得之钱,才能让仓禀满溢,才能让郡守在青岛港大造海船,组织人手,在各县开辟沟渠,相比于两年前钱粮匮乏的景象,我也不必那么头疼。”

    这滑头的萧何,不管陈平如何出言试探引诱,他都不表明自己的态度。

    陈平却意味深长地说道:

    “但也正是看中了胶东的阔绰,陛下才会任命郡守做监军,东征大军的衣食,由胶东一力承担啊……”

    陈平知道扶苏出兵的计划,至少从六月份起,直到明年开春,个月内,大军衣食,都要胶东提供。

    扶苏的大军,兵卒加上民夫,共计3万人,还有不少牲口,加上胶东自己出动的舟师,算上运粮损耗,船只遇风浪沉没的风险,满打满算,每个月,至少要运10万石粮食出去,合计百万,好不容易堆满的仓,将为之一空。

    这还不算胶东为这场战争准备的船只、人手

-->>(第2/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