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十八章 ·仁丰里
    第十八章·仁丰里

    莫娘子来接阿愁时是辰正,等她们走到府衙,府衙前的四望楼上正报着巳初——就是说,阿愁跟着莫娘子从位于东北角的慈善局来到这广陵城的最中心地带,竟足足走了半个时辰的路。换作秋阳所熟悉的计时,这可是整整一个小时!

    哪怕阿愁的这具身躯并不是那个运动量严重不足的秋阳,可她到底只是个九岁的孩子,且生得还颇有些瘦弱。从府衙出来,阿愁便感觉一阵疲乏,以及,一阵饥肠辘辘。

    昨儿因领养的事,叫她一整天都是滴米未进。今儿一早她倒是吃到一点清得能照出人影的稀粥水,还有一只仅有她拳头一半大小的馒头。可显然,这会儿这一点食物早已经消化光了。

    阿愁抬头飞快看了一眼莫娘子那张严肃的脸,便忍着饿,默默跟在她的身后下了府衙那高高的台阶。

    莫娘子带着她再次穿过马路,来到西凤大街上,又沿着西凤街一直往西。

    作为广陵城的主干道,西凤大街十分繁荣。看着街边林立的店铺,如潮的人流,以及那些虽然穿着大唐服饰,却生着高鼻凹眼的异族人,阿愁不禁怀疑起,她如今也许就是身处历史上的那个盛唐。因为听说那个时代的扬州城堪比后世的纽约城,市井繁华不说,且似乎还因为它是个靠海的通商港口城市,而居住着许多外族人……虽然到了秋阳的那个时代里,扬州已经全然是个内陆城市了。

    似乎莫娘子很不喜欢这街上密集的人群,一路上她都紧皱着个眉头,且行走的步伐也变得越来越快,差点叫阿愁跟不上她。

    很快,她就领着阿愁拐进了一条没那么多人的街上。

    那街口处立着座砖砌的牌楼,牌楼上似乎镌刻着什么字,阿愁只匆匆瞄到最后一个“坊”字,就被莫娘子拉进了那牌楼下。

    牌楼并不大,左右两侧紧紧卡在街道的两边。中间的两根立柱,将窄窄的街道分切成三条道。中间一条道较宽,似乎是专走车马的,左右两侧偏窄,应该是专走行人的。阿愁注意到,那立柱边合着扇栅栏门,她不由想着,如果此大唐真是彼大唐,那么这牌楼,很有可能就是那大名鼎鼎的“坊门”了。

    可进了坊门后,阿愁不禁又是一阵疑惑。因为她记得那个大唐应该是实行着市坊制度的——就是说,开店的市区不住家,住家的坊区不许开店。可这条小街上,却是跟圣莲庵门前的那条街上一样,既有住家也有店铺。

    不过,和西凤大街上那些店面开阔的大店铺不同,这坊间的店铺都很小,即便是食肆茶社,店堂里最多也不过才放着三五张桌子罢了。

    当一个人感觉饥饿时,哪怕她脸上没有表现出任何一点迹象,可只要闻到食物那诱人的香气,她的眼总会背叛她的心。阿愁自以为她掩饰得很好,可她一点儿也没有发现,其实她的眼一直在瞅着路边那些卖吃食的店铺。

    前方不远处,一个包子铺的伙计一边吆喝着“新出炉的大肉包”,一边掀起那高高的笼屉。顿时,浓白的蒸汽升腾而起,令半条街上都弥漫着一股令人馋涎欲滴的包子香味。

    阿愁忍不住吞咽了一下。她正想着真正的唐朝应该还没出现“包子”一词时,忽然只见莫娘子在那包子铺前站住,对吆喝着的小伙计道:“一个干菜包子。”

    阿愁一愣,抬头看向莫娘子,却只见莫娘子并没有看向她,而是转身进了那家包子铺。

    小伙计眨巴了一下眼,看看阿愁,再扭头看看莫娘子,问道:“就一个吗?”

    此时莫娘子已经在角落里的桌边坐了,一边低头以手捶着腿,一边头也不抬地道:“给那孩子。”

    小伙计和阿愁对了个眼,然后便快活地叫了声:“

-->>(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