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二四八章 你是不是吴宁
的权利,这个制度又存在着多大弊端。

    大中正选小中正,两人再一块儿挑官儿。

    可人都是自私的啊!我爸爸要是大中正,那他就算不把我这个亲儿子放在上上等,起码也得在选官之列吧?

    于是,世家就这么出现了。

    到了隋唐时期,在皇权的引导下,九品中正制也逐渐失去了存在的空间。

    可是,繁衍了几百年啊!

    世家已经不需要九品中正制了,特么一州一郡,甚至几州几郡,只要是识字的都是一个姓儿,都是他们家亲戚。

    你选去吧,选谁都是我家的。

    甚至都不用选官,七姓十家光是家里出的那些宰相,得的那些爵位,用这些功劳向皇权要一点“恩荫”的官额,那就够把朝堂填一半儿了。

    所以,武则天才要赶尽杀绝,把七姓十家灭了,那这些问题也就都不存在了。

    虽有阵痛,但是从长远角度来讲,还是值得的。

    可是现在,穆子究说杀不得,还说什么制度

    老太太当然知道制度有问题,可是怎么改?怎么变?

    “制度?谈何容易!?难道,你还有改制之法!?”

    武则天还真不信了,朝廷里那么多能臣,天天就琢磨着怎么改制都未有建树,你还能弄出点新鲜的来?

    “”

    好吧!

    “回禀陛下!”吴老九一弯腰,“微臣还真有。”

    “啊!?”武则天惊了。

    你有?你有你不早说!?

    “说下去!”

    “单就官制而论,其实很简单,废止举荐制,收紧恩荫,大行科举。”

    “不举荐,少恩荫,也就把世家上升的通道堵死了。”

    “大行科举,则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是不是人才,科场走一遭。”

    “公平,也省了麻烦!”

    “”

    武则天沉默了。

    “能行吗?”老太太有点不确定。

    现在的大周,包括大唐时期,还是以举荐为主,恩荫为辅。

    毕竟这个时候,知识还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准确地说,是少数家族手中。叔叔举荐侄子,或者子承父业,不是没有道理的。

    所以,举荐和恩荫才更有效率。

    至于科举

    科举就是个幌子,朝廷那么大的用人量,单靠科举考上来的那么几个人是不可能供应的。

    这也是武则天宁可杀了世家,让天下乱一乱,也没想过去大兴科举的原因。

    在她的认知里,民间的寒门子弟毕竟是少数,科举也兴不起来。

    不得不说,这就是时代的局限性了。

    如果换了宋、明、清的任何一位皇帝,非笑话武则天是傻帽儿不可,太小看天下人“当官的决心了”。

    殊不知,终大唐一朝,从科举入仕的人才,加一块儿也就几百人。可是到了大宋,呵呵,几百人?一科就录用一千多的也不是没有。

    武则天担心的这个事儿,根本就不存在。

    其实,她现在要干的事儿和黄巢有什么区别呢?都是把世家杀了个干干净净。

    不同的是,到了北宋时期,赵家是不得以而为之。

    那时候,已经没有世家了,文人家族更是少之又少。朝堂上有一个算一个都是爆发户,更没什么可举荐、恩荫的。

    所以,赵家只能被动地收紧举荐和恩荫的用官渠道,转而大力发展科举。



-->>(第2/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