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157章 搬迁老煮盐基地
的生产。那些个以挖煤和摇煤球为生的农奴工们,生活也会受到影响的……

    马林想了想后,决定把霍夫曼庄园煤矿的一百多矿工、摇煤球的工人,全部前往布雷顿角岛的北悉尼煤矿,在那儿重新挖煤,并供应新的煮盐中心。

    说起来,此时霍夫曼庄园煤矿里,那些个摇煤球的农奴工干的摇煤球,其实在此时的欧洲,也算是超时代的“先进技术”了……

    是的,你没看错,摇煤球在这个时代的欧洲,的确可以算是先进技术。因为,欧洲这个年代,虽然也开始应用煤炭了,但还是停留在煤块使用的阶段。至于煤粉,大多是抛弃,或者,在燃烧煤块时,撒一点助燃。

    究其原因,是煤粉之间,没有空隙容纳空气。而煤炭燃烧,是需要空气的。因此,煤块之间,因为空隙大,更容易燃烧。而煤粉,则不大容易燃烧……

    所以,此时的欧洲,是主要应用煤块,丢掉大部分煤粉,非常浪费……

    但此时的华夏,已经出现了摇煤球的技术,把粉末状的煤粉,添加少量的黄泥和水,然后摇成圆球状,再晒干,就成了煤球……

    煤球堆在一起烧的时候,球和球之间,空隙自然大,空气足够,自然烧得比较好,比煤块都要优秀。因此,摇煤球技术,虽然不起眼,却也是人类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发明。

    华夏人应用煤炭比较早,而且华夏煤炭分布也比较广,对煤炭的研究自然领先于欧洲。在早期,华夏人先是把煤粉弄成煤饼,仿造煤块的样子。但是,后来,他们发现,把煤粉搓成球形,貌似燃烧效果更好……然后,煤球就出现了,直到21世纪,都还在应用着……

    当然,20世纪30年代,更加高级的蜂窝煤兴起,取代了煤球的大部分市场份额,成为到了21世纪都很流行的存在。

    只是,蜂窝煤也有局限性。那就是,蜂窝煤虽然好用,但只适合家庭烧水做饭。要烧大炉子,还得靠煤块和煤球……当然,若是有鼓风机,也是可以直接烧煤粉的……煤粉被鼓风机吹飘起来的时候,燃烧效果比煤块和煤球强多了……

    所以,马林这会儿才意识到,霍夫曼庄园煤矿的脏兮兮的摇煤球技术,居然是欧洲最先进的煤炭应用技术……

    好在霍夫曼庄园的摇煤球工人,都是签了死契的农奴,轻易不得离开霍夫曼庄园的煤矿。否则,这项“先进技术”,早就被鲁尔区其他煤矿得知了。

    要是掌握了这种“先进技术”,那么,鲁尔区的其他煤矿,还不得利润直接翻一番啊?因为,超过半数的煤粉,终于有用武之地了……

    当然,马林是不会给他们这个机会的。在下令建立布雷顿角岛造纸厂的同时,马林也在征得老霍夫曼的同意后,下令霍夫曼庄园的煤矿工人和摇煤球的工人,全部乘船,拖家带口,前往布雷顿角岛生活和工作……

    目前,霍夫曼庄园的煤矿,是施瓦茨的父亲昆尼朗格负责管理的。自从马林夺下东弗里斯兰伯国后,霍夫曼家族成员就离开了霍夫曼庄园,全部搬去东弗里斯兰伯国了。留守霍夫曼庄园的,只剩下了看大门的老昆西和负责煤矿的昆尼朗格两个人了。

    不过,因为要带走霍夫曼庄园煤矿的所有矿工和摇煤球的工人以及他们的家属,昆尼朗格自然也要跟着一起走了。

    马林打算,布雷顿角岛上的北悉尼煤矿,也交给昆尼朗格来负责。因为,施瓦茨的父亲昆尼朗格,也算出身贵族家庭,识字、懂计算,会记账。加上有七八年的煤矿管理经验,把新煤矿交给他管,那是人尽其用。而且,马林手下识字的人也不多,想找个人代替老朗格,也困难啊……

    临走前,昆尼朗格突然找到马林,求马林一件事:


-->>(第2/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