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六十五章 传承与询问
    外面波澜起伏,谭家风平浪静。 甘敬在谭家住了下来跟着师父恶补京剧的各种知识。 之前在拍摄《梅兰芳》的时候,他在剧组的两个月里已经补了不少京剧方面的知识,但那只是为了电影的拍摄,涉及的方面比较广,也比较浅。 现在有了空闲时间,躲避一下外面风雨的同时,甘敬安下心来随着师父谭远学习京剧。 谭家几代都是京剧出身,谭远从小深受熏陶,天分出色,个人又努力,实是当今京剧数一数二的大家。 甘敬之前随着大师兄谭山学习,现在随着师父学习,这两厢对比才能体会出差距。 “甘敬啊,唱一段给我听听。” “师弟啊,来唱一段。” “师叔,您唱一段吧。” “唱一段!” 这就是甘敬在谭家生活的常态,因为师父谭远下令,谁都能随时检验甘敬的功课,所以大家是丝毫没有客气。 不过甘敬倒是挺喜欢这种生活方式,充实又满足,他对于京剧的兴趣也逐渐深厚。 不同戏里的唱词细嚼起来很是优美,甘敬这样一天天学下来,自觉收获颇多,自觉文化造诣都精深不少,最起码师父谭远教自己写会了“利弊”的“弊”。 谭远在事后看到了甘敬那场简陋的新闻发布会,他对其他都挺满意,就是觉着自家徒弟最后所说的高中文化有点不妥。 字不会写? 那就学啊! 就像是京剧一样,唱腔不会?那就练啊! 老头当真是让甘敬把弊这个字给抄写了几十遍,一度让甘敬暗自揣摩是不是因为自己阻止了师父,没让他当成这个英雄? 时间默默前行,转眼已是到了09年的1月份。 09年的农历年是1月25除夕,甘敬在京城大街上溜达着感受到愈来愈浓的年味,不禁心生去意。 师父谭远这边是挺好的,但过年的时候不宜留在这边。 “师父,我回羊城了啊。”这天,甘敬瞧着师父坐在厅堂里喝着茶,貌似心情不错,就小心翼翼的上前。 “嗯?去羊城干什么?”谭远抿了一口,赞道,“大红袍,果然滋味绝佳啊。” 甘敬连连点头,顺势说道:“我去羊城给您老人家买大红袍。” 老头斜视一眼:“说人话。” 挠了挠头,甘敬想了想,这老头对自己确实挺好的:“师父,这不是要过年了么,我在这边不……” “说什么话!你爸妈又不在,过年你还想去哪?”谭远人老脾气却挺冲,“老老实实在这里待着,热热闹闹过个年!”他知道甘敬是个孤儿,从小在福利院长大。 甘敬为难道:“师父,我回羊城还有事呢。” 谭远把茶盏放在桌上,看了眼徒弟颇为坚持的神色:“甘敬啊,徒弟啊,说起来,我也想问问你的打算。” 甘敬坐在下面的座位上,有点怔然:“师父你说。” 老头慢腾腾的起身,一身白色功夫服让他显得很精神,他在厅堂里转悠了两圈,说道:“甘敬啊。” “哎,我在呢。”眼看师父起身,甘敬也只好站起来陪他在厅堂里转悠。 “来,扶我一把。”老头精神矍铄,这会却拿起腔调来。 甘敬无奈,身为徒弟可不就是干这活的么。 “来!我扶您!”他走到老头身边,用手扶住了师父右臂。 谭远被自家徒弟搀着站到了厅堂门口,他眯着眼睛看着大院里正勤练唱腔的徒弟和徒孙们。 天高气爽,蓝天白云之下,后辈们各自成对的练习着。 老头用左手指了指院子,眯眼问道:“甘敬,你看他们怎么样?” 怎么样?什么怎么样? 甘敬有些摸不着头脑,他看了眼老头脸上有点高深莫测的神情,含糊道:“挺好的啊。” 谭远左手捋了一把胡须,叹息着说道:“他们都是真正喜欢京剧的人啊。” “你的这些师兄师姐们,都是一群真正喜欢京剧的人。”老头侧头深深凝视甘敬,问了一句,“你呢?” 甘敬对上老头认真的目光,一下子怔住了。 我、我呢?我有师兄师姐们那么喜欢么?或者说,师父口中的喜欢是种什么程度的喜欢?恐怕,不是喜欢,而是热爱吧。 谭远等了一会不见甘敬的回答,微微有些失望。 他重新看向院子里们的后辈们,看到他们有的注意到自己点头打招

-->>(第1/2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