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贰拾节 上山的路不好走
    在山脚下安排好落脚点,然后,背上一个装有食物饮水以及防寒衣物的大包,一路往上爬。 早去早回,争取在日落之前下山,回到落脚点。如果非要在山顶上留宿的话,要么花大价钱在仅有的几间宾馆里订个床位,要么就是自己带着睡袋和帐篷,在野外撑一晚上。 当登山和住宿两个词结合到一起,大多数人都会联想到这样一套流程。 雷蒙德、露西还有克莱尔,算得上是资深背包客了,他们去过许多风景点。基本上,每一次爬山的时候,都是如此套路,所以,当他们听到刘长河的话之后,才会显得如此惊讶。 “住在山上?山上有地方住么?我是说,床位和房间难道不会很紧张么?”拉着刘倩倩的胳膊,克莱尔满脸都是好奇。 “不会啊。”一边回答着,一边想起几人对匡庐山的特别之处并不了解,刘倩倩笑着为他们做出了解释。 原来,匡庐山上的环境与其他名山大川截然不同,除了秀丽的风景之外,在海拔一千一百米的位置上,还有一个繁荣的小镇子。 镇子坐落于一处相对较为平坦的地势上,因为该处地形远远看去有些像是大牯牛的宽阔后背,于是,镇子就被命名为牯岭镇。 要问镇子有多大,光是报出多少个平方公里,貌似还不是很直观。这么说吧,不算外来打工的人口,也不计算游客的人数,光是拥有户口的本地人,差不多就有个两万左右。 学生数量比较多的大学,也不过就这么多人。要知道,牯岭镇上住的可不是学生,当地的地形也不允许建设高楼大厦,也就是说,这两万多人住的并没有那么集中。 就算每一栋两层的小楼里住了十个人,不,再退一步,算二十人好了,光是本地居民,就要一千栋小屋来容纳他们。 要是算上为了接待游客而建起来的酒店宾馆,以及生活所需的各种公共设施,呵呵。 总之,在全国范围之内,大概也只有匡庐山上有这么大的镇子,其他的名山,比如五岳、黄山等等,可没有同样的条件。 就算放到世界上去比较,相同的例子也不会很多。 “不是吧?山上有那么多宾馆?还有夜店?”听了刘倩倩的描述,克莱尔三人真的有些被惊到了。 “宾馆和酒店是真不少,至于夜店嘛,我也是听人家说的。”一边回答,一边去房间取出了自己的笔记本电脑,打开无线网络,让弟弟为几人搜索出来一大堆图片:“喏,看吧,这些都是山上那个牯岭镇的照片。” 看了游客们实地拍摄的照片,几人终于相信了事实。在惊讶之余,他们心中的期待也越发浓郁了。 “住在山顶上,哇哦,想想就来劲,刘,我们什么时候出发啊?”搓着小手,克莱尔露出了兴奋又着急的表情。 “急什么~。”拍了拍她的胳膊,让她稍安勿躁。刘倩倩把视线转向了自家老爹:“爸,火印叔家的车子还在不?” “在倒是在,不过,你们如果要去好几天的话,还是别问他借了。”刘长河想了想:“那车是他家老大开回来的,这都快到元宵了,他家老大说不定哪天要走。要是他们要走了,你们又在山上没回来,那不就耽误了人家的正事么?” “……,那好吧,我们坐班车好了。”老爹的话很在理,刘倩倩只好换了个主意。 “要我说啊,你们还是去路口那块等车吧。那里有些私家车带人上山,坐那个车,贵是贵了一两块钱,好歹你可以跟人家司机商量,让他开慢点不是。”刘长河摇了摇头,提了个很有经验的建议:“换了班车司机,人家可不会因为你一个人觉得难受,就把车速放慢。” 从山脚下开始,直到牯岭镇上,都有公路连接着。别说汽车可以通行无碍,就算是摩托车和自行车,也可以顺着这条路上山。 不过,路面平坦,并不意味着这条路就那么容易对付。 沿着山势修建,上山的盘山路上,来来回回的弯道少说也有百八十个,其中,有一半都是一百八十度调头的急弯。有经验的人都知道,在如此多弯的路上坐车前行,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说句不夸张的话,就算是做惯了船的渔民们,也未必能顶住这种山路

-->>(第1/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