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五十二章 逢场
    幽州,大将军府。 老将叶连召此刻正在书房看书,侧躺在椅子上,一只手托着下巴,打了个哈欠。 有卒子连敲三下门,十分急切。 “大将军,有军情要报。” 叶连召伸了伸筋骨。 “进来。” 小卒子推门,披着一身轻甲,呛呛的跪在地上。 “大将军,镇胡关有要军情急报!” 叶连召点了点头,放下手中书卷,看了一眼跪在地上的小卒子。 “说吧。” “昨日未时,克将军与卢将军已夺下镇胡关,逼退胡王贺律,斩敌三千余,后部兵马两日内抵辽东县。” 叶连召点了点头,表情都未有变化,仿佛这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唔,本将已然知晓。” “大将军,其二,克将军有密信一封,附胡刀一柄,还请大将军亲启。” “取来。” 信在身上,刀在门外,一柄递了上来。 叶连召挥退了信卒,启了蜡封,低眉细细读着。 半晌。 老将眉头一挑,看了看那柄血迹斑斑的胡刀。 “唔,看来,山摇知道这件事了,倒是不好处理。”说完,老将叶连召将信封随手一扔,掂量起那把胡刀来,叹了一口气,自语道:“张小儿来幽,曾予我言,称‘一贤治国,天下太平;十贤治国,天下大乱。’当初还不觉这话如何,如今想来,却是颇有道理。” 说完,老将叶连召解开了胡刀的皮护手,再用手按住刀背,用力一正。 刀身一拧,叶连召松开了收,将胡刀轻轻的放在了书案之上。 这柄胡刀,与幽州军大手刀,别无二致。 镇江,童罗谷村。 吴老汉正在筛稻谷,就听隔壁赵老爷子骂儿子赵大。 “你个败家的不肖子!当初让你不要存什么息粮!你非要存,现在好了,打水漂了吧!一家老小,全喝西北风吧!” 听到这里,吴老汉眉头拧了一个疙瘩,他家还有一石粮在息来粮行里存着呢,听这言语间的意思,怕是那粮行要关了,苍天,怎么知县老爷做的保也不准? “要是往常时日,卖了这间房子,也能混个吃喝,只是现今要收‘春耕税’,一块银子就只顶半块使!就是倾家荡产,也” 赵老爷子的声音越发激动,还夹杂着几声大喘气,说到这里就已经说不下去了。 赵大噗通跪在地上,脸皮发青,磕了一个头。 “爹,你放心,说什么也不能倾家荡产,大妹你照看好了,我去入役!” 抢丁入役一年,免一年税钱。 吴老汉一听这话,顾不得心痛自家的粮,忙放下筛子,拧着眉头,翻过了矮栅栏,急道:“入什么役,赵家小子,这年头入役的,都去修了镇胡关了,有几个能回来的!” “吴叔。” 赵大忙起了个身。 赵老爷子咳了一下,用手捂着胸口,人已经站不起来了,都由他那女儿扶着。 “吴老弟,扰着你了。” 吴老汉拧着眉。 他家里有几块三等好田,一年纳税不成问题,填饱一家人的肚子后,还能有些许结余。 “老哥说的什么话,咱邻居住了几十年了,我家儿子都是你给的名儿,你家再去寻些粮米,差多少不够税的——”说到这里,吴老汉一咬牙,“我给补上,说什么,也不能让孩子去做傻事!” 赵老爷子的眼泪都要下来了。 赵大那边去筹粮,但这童罗谷村又没有几家是富户,又逢着税收,哪里筹的到。 挨家挨户的敲,便吃了挨家挨户的闭门羹。 另一边,吴老汉带着儿子,一路也到了镇江城。 果不其然,息来粮行门前是黑压压的挤了一下子,连带三条巷子都是人。 吴老汉看不真切,喊身旁的大儿子去看。 吴家大儿子人高马大,挤了进去,不一会儿,喘着粗气回了来。 “爹,门前有个大胖子,正坐在那喝茶,说粮行已经没粮了,让大家滚蛋。” 吴老汉一拍手,暗道没有天上掉馅饼的事情。 “就没有个进去的?” 吴家大儿子一摇头,道:“门前站了十几个带刀的护卫,谁敢近身。” 吴老汉叹了口气,低声道:“那便算了,走吧。” 正说着,就听里面一阵喧嚷,人声忽然嘈杂起来,一个个排着脑袋朝里面瞧。 吴家大儿子丢了句“我去瞧瞧”就没人影了。 息来粮行正前,有一块空

-->>(第1/2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