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252.末世之海21
    俞蘅三两句把李静说得眼睛通红, 面对这些外来客, 他认为应该有一说一有二说二,规则定下来后, 以后的生活才会少一些矛盾。

    下午李静的妈妈过来,好声好气地对他说:“应该的应该的, 我让她姐姐帮她打扫可以吗?”人家愿意打扫就行,他倒是无所谓。过后张母悄悄地对他说:“那俩孩子还是太小了,卫生都做得不干净, 我又拖了一遍。”

    结果第二天李安为她妹妹打扫卫生,比昨天弄的还差。俞蘅拦住张母:“别弄了, 我去说说她。”

    背地里, 李安李静都跟父母说:“那个陈阿姨好凶的, 陈奶奶就比较好。”

    “忍一忍吧!等宿舍那边建好了我们一家想法子搬过去。”

    俞蘅家可以说在他的强硬下, 平稳过渡,加上都是女人,女性本身大部分都是比较含蓄的,也不太爱吵闹, 日子过得还算可以。

    当年除夕, 俞蘅还尽地主之谊, 每个人分了一碗猪肉韭菜馅儿的饺子, 这年头猪头贼贵,一两肉都要三十块, 可以说是很金贵的东西了。一碗饺子之后, 很明显缓和了一些矛盾。

    亲近也好, 总好过有矛盾。

    在这年年底,不止荷乡,穷海山那边三期新城居也住进了不少人,同时,还未完工的宿舍城区也让一些人住进毛坯房,暂时躲避海浪。

    事实证明,当局这次的决策非常成功,在新年正月里,原京都旧址也淹没在海水之中,以横贯南北、划分东西地势的前瑞山为分界线,国土五分之三的土地沦陷。

    生存空间大幅度挤压。随之而来的是生活物资的高价上涨,甚至——有价无市。

    @

    全国五亿多人挤在西部,除了某些阶层的人,每个人家中都是超载接纳住户。京都的领导班子早就迁过来,目前就在新城居四期,距离荷乡有四个小时的路途。

    国中国,城中城,都是不得已为之。

    “咱们还算好的,那谁谁谁、哪哪儿的那些国家,早就没啦。”

    “是呐,我听说他们都住在船上哩,刮风下雨那可够呛……”

    “谁说不是呢,真可怜。”

    “买不到肉了。”这一天张母和俞蘅从菜市场回来,两手空空,恰好遇上也是刚回家的明老太,“你们也买不到啊?”

    张母点点头:“说没杀,要等十五号才杀。”

    “我连米都买不到,说要带身份证按份额买,这不赶紧来拿身份证。”

    听明老太这么说,张母一惊:“这是什么意思,没听说有这个要求啊!”

    “不知道呢,我先出去了!”明老太利落地翻出自己和女儿们的身份证,风风火火地跑出去了。

    “咱们也去。”俞蘅也拿出身份证,和张母跟着出去了。到了最近的米店,果然需要身份证,而且一个成年人一个月限购二十斤。两人背着米袋回家,在路上时都觉得有些担心,不过俞蘅因为储物戒指里有存米,并不似张母那么担忧,他担忧的是由购米开始,其他的限购、限价会相继开始。

    而一个社会开始露出这种苗头,衣食住行开始被统一操控之时,就是不太好征兆,说明此时情势紧张,需要高度管理。

    很快,荷乡的粮油等物资也开始限量限购,然后听说以荷乡为中心辐射开去的众养殖场、农场被国有接管,统一定价定量售卖。

    虽说有不便的地方,比如说在时间和地点上药服从安排,不过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终于能够买到肉啦!

    俞蘅其实有个想法:“妈,要不我去抓鱼吧?”因为鲨鱼和其他攻击物种进入大陆积水

-->>(第1/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