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247.末世之海16
    在荷乡的生活很宁静, 张母本身是个热情的人,和邻居串门是她以前喜欢的一个活动。不过后来她发现, 左右邻居,实在不是自己能够接触的人家。

    能砸下数千万在第一时间买下荷乡新城居的人, 身家肯定不菲,张家那是例外, 张母一直觉得自家是普通人家, 和那些富豪根本不搭边, 她一看那些穿戴华丽的阔太太们,就有些害怕,更别说跟新邻居沟通感情了。

    除了这些让他不敢靠近的邻居, 剩下的就是前儿媳妇家了,那更不可能走动哇。虽然田静家挺愿意跟他们家走动,她也不愿意啊。

    田静家和张家一样, 从日常生活来看也是普通人家,俞蘅心里有过疑惑,他们是怎么买得起这里的房子的?

    不是他看不起人,而是田静的丈夫池咏做生意失败, 后来才将张智送回张家让张恒福自己养。这些年, 张恒福确实还在关注着田静的消息,他、他是真的还在喜欢田静的。

    直到俞蘅占据这具身体之前,池家仍然是普通家庭, 做着极其小本的买卖, 开着小超市。家里人口多, 消费很是不够。突然之间买下近两千万的房子,确实有些奇怪。

    不过那是人家的事情,如果不是池家想“找同盟”、“同类人”特地跟他家结交,他也不会想起这茬。

    因为这些个原因,张母除了和俞蘅外出卖菜、散步,并不与邻居们来往,两个人的日子过得很是平静舒适。

    荷乡实在太热闹了!

    距离发售日才过了一个星期,新城居就车水马龙,新住户源源不断地搬进来,在漫天雨水中呈现出一种别样的繁华。

    现在新闻里都称呼荷乡为“暴雨禁区”,只要住在新城居,你就能享受到与暴雨的零距离接触,能够欣赏雨景并且还不会被泼湿,简直美死人。随着新住户不停po上网络上的照片、视频流传开来,荷乡越受追捧。

    可是买不起的人依旧买不起,俞蘅还看到新闻上提及,有群众联合到某部门门前淋雨大抗议,抗议灾难救济的等级阶级差异,提倡人道主义的均贫富。

    “我们也要住在荷乡!不能因为我们没钱就把我们拦在门外!这不公平!”

    “难道我们没钱,就活该被水淹死吗?!”

    闹得是沸沸扬扬,后来当局对外发言,国家珍稀每一个国民的生命,在穷海山的第二期新城局已经在筹建过程中,陆续会继续发放居住名额……

    俞蘅仔细看了公告,说句实话,这份公告除了表面功夫,什么实在的东西都没有。其实换位思考一下,他也能理解当局的做法,毕竟现在各种建设还是需要钱,钱从哪里来?花在谁身上,就从谁身上拿,这是非常合理的循环,也是保证目前社会经济秩序保持的重要手段。

    荷乡的建设,带动了多少人的生计?

    能理解是能理解,不过当局的安抚政策也需要落实,现在的人心,是最脆弱的时候。

    过了几天,当局发布了第二期、第三期以及第四期新城局的建设计划,在新城局荷乡一期成功之后,在穷海山的大规模建设轰轰烈烈地、紧急加班加点开展了。

    他关注了一番,没有看到关于空城的消息,至于科院内网入侵,现在他没有身处那个环境,入侵内网难度增加很多,干脆他就没去操那份心,国家人才济济,总会研究出成果的。

    说回在荷乡的生活,俞蘅还是很适应的,他对这里太熟悉了,之前总是戴着安全帽实地勘察再回设计部做数据,这边地势高,毫无积水,出行只要带齐一身雨具就行。

    他和张母再次将蔬菜种植的事业发展起来 ,还拓展了新领域:送货上门。仅限于荷乡新城局内

-->>(第1/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