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173章 欧洲核子研究会议
员点了点头,高院士最后奇怪地看了陆舟一眼,但也没再说什么,跟着那位工作人员走掉了。

    ……

    站在讲台上,高院士例行公事地汇报了华国合作组在全谱分析上的工作,并回答了几名提问者的问题。

    回到后台休息室,他正准备找那个有趣的硕士生聊聊,结果发现人已经不见了。

    “……稀奇了。”

    揣着满肚子的疑问,高院士离开了休息室,回到会场中,走到了自己的位置上坐下。

    看了眼老友旁边的空位置,高院士用闲聊的口吻小声道。

    “你猜我刚才在休息室里碰到谁了?”

    卢院士疑惑地看了他一眼。

    “碰谁了?”

    高院士笑着说:“你学生。”

    卢院士下意识往旁边看了眼,发现严新觉还坐在那儿,接着又表情古怪的看了回来。

    “你是说……陆舟那小子?”

    “是啊。”高院士点了点头。

    卢院士诧异地问道:“他怎么跑那儿去了?”

    高院士摇了摇头:“我也觉得奇怪,正想找那小子问问是怎么回事儿,结果回来后人又不见了。”

    卢院士的眉毛微微抬了抬,总觉得有些不对劲,但又说不上在哪里。

    不过很快,他便将这件事放在了一边。

    因为,会议已经进入了下一个环节。

    关于“pc+”粒子的全谱分析结果和各项物理性质的报告已经告一段落,接下来是关于lhc实验中各种发现的汇报。

    走到台上的,基本上都是参与实验的研究人员,这些人大多数来自cern方面,以及lhc的各研究单位、实验室。

    毕竟关于探索某种粒子的对撞实验,产生的实验数据并不一定全部都是关于目标粒子的,在质子束流的随机碰撞中,总会产生一些有趣的新发现。

    这些新发现有些是有用的,有些是无用的,而究竟是否有用,则需要经过理论物理学家们的讨论才能确定。

    甚至于可以说,相比起前面那部分对已经完成的各项研究工作的报告,对于在座的各位参与到项目中的研究人员来说,会议的后半部分才是最有意思的。

    如果一个新发现被确认存在较大的价值,它甚至可能改变cern既定的研究计划,成为强子对撞机下一个实验方向。

    兜里摸出了一个小本子,卢院士戴上了眼镜,正准备记一点东西。

    然而就在这时,他的忽然愣住了。

    愣住的不止是他。

    还有坐在他旁边的严新觉,坐在他另一边的高院士,以及水木大学的博士生,lhcb华国合作组的全体研究人员……

    因为站在台上的那人,不是别人。

    正是他的学生——

    陆舟。

    ……

    另一边,彼得·希格斯和弗兰克·维尔泽克两位诺奖大佬坐在一起,正在就刚才报告会上的内容闲聊着。

    “你觉得lhcb最近的发现能产生一个诺贝尔奖吗?”

    听到老友的提问,彼得·希格斯想了想,摇头道:“毫无疑问,这是今年最有价值的研究成果,诺贝尔奖的提名或许够了,但得奖恐怕还是有点难度。今年的奖牌应该会颁给中微子振荡,明年的奖牌怎么也得照顾下搞凝聚态物理的,诺贝尔委员会欠索利斯的奖牌已经拖了太久,这次应该不会再拖下去了……要开个赌局吗?”

    “咳咳,不了,”一听到赌局,弗兰克尴尬地轻咳了一声,“我最

-->>(第2/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