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九三九章 循循善诱也不行
,但是她却不能纵容白胜快意恩仇。身在仙班,如同后世的体制中人一样,有时候是不能讲究是非善恶正确与否的,一切都要服从大局,至于大局是正义的还是邪恶的……嗯,大局似乎从来就没有正邪之分。

    道理谁都明白,观音不明白么?观音也明白,但是观音也只能拿有利于她的道理来宣讲,而选择性地忽视那些不利于她的道理。就譬如逻辑总有正反两面,道理也是一样,什么时候讲什么道理,这是神仙的必修课。

    所以这天下间甚至是包括天界和冥界,谁都是揣着明白装糊涂,这才是处世之道,哪怕是神仙也得如此,不然就会被视为异类,被人群起而攻之,直至身死道消。

    所以她不无惋惜地说道:“你们一百零八颗星宿的元灵是太上老君拟定招收的,目的是让你们匡扶大宋,协助大宋的皇帝守住江山,计划是这样的……”

    接下来玄女就把太上老君的计划说了一遍。

    话说唐朝时期有得道修士洞玄子,被唐朝皇帝奉为洞玄国师。洞玄国师曾经镇压了当时世上屡屡作恶的一百零八名魔君,只因法力不够,只能镇压不能灭除,便只有把这些魔君的元灵封印在龙虎山上清宫伏魔大殿的一口枯井里,并把此事禀报上界,与太上老君知晓。

    当时太上老君也没把这事儿当回事,这种凡间的妖魔养天地之灵气,吸日月之精华,每隔五百年必然滋生出来一批,如同割韭菜一般,割了一茬又出来一茬,杀不胜杀。

    即使亲自或者派遣门下得力弟子去灭绝这些魔君的元灵,过不了一段时间就会再生出一批来,所以就这样封印在龙虎山的枯井里也算不错。

    这也不是什么大事,老君当时就把这事儿给放下了,然而到了宋仁宗这一朝,仁宗心向道门,并留下遗训,命自己的子孙后代但凡继任皇帝的,都得秉从道家的意志为政一国,这就深深感动了老君。

    老君的时间法则也没有大成,只能算出未来几十年的大体走向,当即掐指一算,算到赵佶这一代倒是能够皇帝竟然奉道士为师,给予境内所有道士最高礼遇不说,还把佛门给整治得够呛,老君就真的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了。

    人心都是肉长的,神仙的心也不是铁石做的,受了大宋这么多好处,总该回报一下不是?

    于是洞察世间现状,发现大宋在未来的几十年里将会盗贼四起,战火纷纷,那好吧,就帮你大宋多撑一段岁月,也不枉你们子子孙孙笃信道家。

    虽说是要帮仁宗,但是只能在徽宗时期出手,才显得道家是有实力的。

    怎么帮?直接派仙班里的道门弟子去帮赵佶是不行的。

    早年曾有云中子弄了一把松纹木剑进献商纣王,想要诛杀宫中的苏妲己,结果被苏妲己反过来怂恿纣王烧了松纹剑不说,还从此与元始天尊门下断绝往来,彻底翻了脸。

    云中子闹了个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元始天尊听说后就很不高兴,发狠立下一条规矩,禁止道门弟子出面帮助一切在位帝王,以免热脸贴了冷屁股。帮姜子牙可以,因为姜子牙本身就是玉虚门下士,而且周武王当时也没有称帝。

    这条规矩沿袭至今,就是身为元始天尊师兄的太上老君也不能破,那么如何帮助赵佶渡过方腊、田虎、王庆等难关呢?于是老君就想起了龙虎山这口枯井里的一百零八名魔君元灵。

    招收魔君元灵,先让他们成为天上的一百零八颗星宿在凡间的投胎,再让这些人保护赵佶一段美好时光,也算对得起仁宗以及他的子子孙孙了。

    所以在仁宗时代,有洪太尉龙虎山进香,中了魔似的非要去伏魔大殿参观,看见那口枯井还非要打开,结果就走了这一百零八道魔君的元灵,这些元灵出

-->>(第2/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