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题富春山居图
    富春山居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是元代大画家黄公望晚年的代表作。该画清代顺治年间曾遭火焚,断为两段。前半卷被另行装裱,定名为剩山图,现藏浙江省博物馆。后半卷又称无用师卷原藏于北京故宫,1948年年底与数十万宫藏文物一起运至台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题富春山居图

    黄公道友翰墨传,丘陵突兀对远山。

    苍茫碧波携谁隐,层层叠叠潆洄间。

    墨迹淋漓起一峰,村落接天奈云寒。

    无用师弟苦心盼,画卷未成求题款。

    犹恐他人借不还,如今留名实偶然。

    画已传世三百年,洪裕火焚临死前。

    魂魄遥遥系挂念,只为当初生爱恋。

    落得山水两凋零,众人俱在唏嘘间。

    如今天涯各一半,海峡咫尺盼复还。

    残山剩水锁青烟,至亲骨肉魂梦连。

    多少春秋冬与夏,多少深情彩云间。

    山水合璧人心愿,莫违潮流浊浪掀!

    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家黄公望年近80所作,完成时他已82岁。明末,董其昌将此画割爱后传至吴洪裕,吴洪裕实在太爱这副画了,在快过世时命家人把富春山居图丢到火炉为他殉丧,幸亏他的侄子紧抢救出来,但此画已裂为两段,且卷首完全烧毁。

    现存的前段浙江省博物馆富春山居图剩山图大约半张纸,长51点四厘米。后段台北故宫现藏的富春山居图示无用师卷保存其中六纸约636厘米。富春山居图原以8张纸相接每纸长106厘米,总长为848厘米。烈火焚身后,焚毁了大约一纸半150厘米。

    此图画风远承五代董源,巨然,近师赵孟俯,发展以书法入画,抒情写意的文人画精神,创造水墨画新境界,影响明清以后山水画的创作。即使现在构图已不全,仍然可以看到卷首有低矮的丘陵远山,中间跨过一片水域后,高峰突起。接着一大片村落错落在云雾间。后段是层层推远的山坡。接下来又是平坡、中有水渚,最后一峰突起,呼应黄公望的号“一峰道人”。

    “无用师卷”得名的由来,得自富春山居图的题跋一开头就表明要画给无用师。无用师姓郑,字号无用,是一名道士,也是黄公望的同门师弟。无用师因担心黄公望的画尚未完成,就被别人抢走,要求黄公望先把他的名字题上去,因而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