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68章 24号一更
丹、大前门堆在柜台上几乎没动过。

    可惜陈学功不抽烟,不然秀春就去买了。

    秀春不买,易真却要买点。

    秀春讶异,“易姐你抽烟?”

    易真翻个白眼,“你看我像是会抽的吗?你傻呀,这种东西买了放着一时半会都不会坏,尤其是酒,备着以后找人办事什么的,总能用到,过了这个村可就没这个店了!”

    秀春不迭点头,表示受教,跟易真一块去了烟酒柜台。

    国庆特卖!中华八毛钱一包,牡丹五毛二,大前门一毛八,都不要烟票,中华限购两包,牡丹限购一条,大前门限购两条。

    两人全来了一份,至于白酒,全是泽阳本地生产的酒,装在白瓷瓶内,包装一般,名气不大,易真兴趣缺缺,秀春询问了下,五毛八一瓶,不要工业劵。

    秀春买了两瓶,老地主爱喝酒,可以带回去给他喝。

    该买的东西都买完之后,秀春才去二楼把自行车搬下来,布兜挂在自行车把手上,一路骑回去,不要太拉风!

    除了粮食不好搞,秀春对现在的生活状态倒是挺满意。

    惦记什么来什么,国庆节刚过去,秀春就收到了一个大包裹,打开一看,竟然是玉米面,拎在手里约莫三十来斤,还有一封信。

    秀春拆了信,原来是她娘宋乃娥寄来的,信里说听去南京的老乡说泽阳受旱灾,怕秀春没有粮吃,从黑市上给她弄了些粮食,不够再想办法弄。

    自从宋乃娥把户口迁到南京,除却每年年初给秀春寄五十块钱,换季时不时会给秀春寄衣裳鞋,像邮寄粮食这种,还是头一回。

    秀春收到粮食之后,又给宋乃娥回了一封信件,顺带把她刚买的烟邮寄了过去当做回礼。

    越接近冬天,日子越难熬,粮食缺乏,只能靠副食充饥,入冬前,副食品店贴出布告,城镇居民每人供应五十斤大白菜,二十斤白萝卜过冬,售完为止,过时不候!

    大清早,陈学功就过来敲门了,生怕秀春没看到布告,错过购买机会。

    “带上口袋,你的自行车就别推了,人多杂乱别在弄丢...记得把粮本带上。”陈学功推了他的自行车,有条不紊的叮嘱秀春带好东西。

    “还有煤球,这月开始,该供应无烟煤了吧?”秀春跳上自行车后座,翻开她的购粮本,后面几张附属页,除了盖过两次购煤章,还没有买过一次大白菜和白萝卜。

    “买煤球不急,下午我借个架子车,一块推回来。”想到何新阳说的事,陈学功又回头低声对秀春道,“春儿,傍晚去老何家一趟,把易真也叫上。”

    秀春哎了一声,问道,“苗苗哥,什么事啊。”

    “现在不方便,去了再说。”

    听陈学功这么说,秀春也就没再问,七拐八拐摸到副食品店,店门口停了一辆卡车,萝卜白菜全在卡车车厢里,队伍排了老长,两个工作人员一个给大白菜萝卜过磅,一个收完钱之后在粮本上盖章。

    陈学功把自行车停在目所能及的马路牙子旁,让秀春排在她前面站着。

    队伍比较长,干站着等太无趣,索性秀春有先见之明,兜里揣了本小人书,捧着翻看。陈学功就在她身后扶着秀春肩膀,前面人挪动步子了就推秀春往前走,他推一步秀春走一步。

    陈学功也觉得枯燥,微弯腰,伸头跟秀春一块看,时不时透露下后面的剧情,惹得秀春频频瞪眼。

    看着看着,陈学功的目光开始滑向别处,看着秀春薄厚适中的耳朵,耳垂中间还长了一颗小痣,看着秀春被太阳照射染上粉嫩肉呼呼的小脸蛋,再往下被高领毛衣裹住,只剩

-->>(第2/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