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五百二十一章 逼 投名状
    第五百二十一章&nbp;逼&nbp;投名状

    在没有李孟的历史上,刘元斌现在应该是南京镇守太监,南明政权的建立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然后和马士英等人控制住朝政,不让东林诸人进入朝政核心,结果被人唾骂,更在各种笔记资料上大肆的抹黑。

    如今刘元斌却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是做监军或者是提督太监,始终是带兵练兵,没得到什么太平富贵的职位。

    白白胖胖的刘元斌到了现在却是依稀有点武将的模样,举手投足之间都是颇为的有章法规矩,更略微有些威武的封堵。

    在晚明天下,刘元斌一个太监有这般的姿态实在是难得,而且他手下的二十万京营,尽管草包,可刘元斌却差不多能约束的住,并且直属的两万多楚军还有战斗力,说句实话,这般的本领,已经算是翘楚了。

    有这样的能耐,崇祯皇帝不说是利用,反倒是派了勋贵、文臣还有太监的副手来节制刘元斌。

    若是寻常武将,被这么一圈,恐怕早就是大怒,带兵跑了,这刘元斌是内宫出来的宦官,对崇祯皇帝的这套做派早就是熟了,也就捏着鼻子认了。

    就算是这样,刘元斌这边也被人安了个绰号,叫做“童贯”,这个绰号所代表的意义无疑是极为侮辱人,可这些读书人得罪不起,尽管是骂的难听,可刘元斌也只能是忍着,朝中大臣们也是如此的骂,刘元斌索性是直接住在城外的军营之中,一来是京师内乱的下任,不知道有多少各方面的探子,安全得不到保障,二是在城外呆着,远离城内的那些呱噪喧闹。

    京师的城内城外,大家觉得有战斗力的也就是御马监控制的几千兵,没人觉得京营有什么战斗力,大家对他也没什么理会的。

    这刘元斌倒是落了个清净,他的提督衙门是在京师城东,手下的两万楚军也都是驻扎在此处,因为凡是鞑子入寇,都是在永平府那边过来,他这边的兵马必须要充当抵抗鞑虏的第一道防线。

    二十几万京营,朝廷东拼西凑的给发出六成的军饷,刘元斌扣下大半给自己的两万楚军,其余的零头才给其他的营头发放,军饷发的足,下面的部队士气和战斗力就还说的过去,刘元斌督促下面练兵也不至于有反感的情绪。

    在京师周围这么长时间,京营提督太监刘元斌倒也练出了几千体已的兵马,借着这些部队,也能控制住两万楚军。

    胶州营即将出兵顺天府的消息文告传过来,京营各个部分都是好像雪崩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