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二百四十一章 城里的农民很尴尬(1)
    70年代,因为计划生育政策还只是提出了一个概念,还没像后世那样执行,导致三四个五六个孩子的家庭很普遍,甚至有一家七八个孩子的,到80年代初,形成了建国后的第一波人潮。

    这时候又不准私人治富,只能呆在家里等着国家分配,导致待业青年数量激增,中国大地上第一次出现了就业难现像。

    而同时,大运动中下乡的知识青年大量返城,给本来就已经很严峻的待业问题又加了一把火。

    这也是80年代初社会越来越乱的根本原因,满大街无所事是的半大孩子,能不惹事嘛。

    于是各种小厂就应势而生,包括国企下面的小集体,也是这样产生的三类企业。

    没技术没实力没场地,就是这些小厂的真实写照。

    像丫蛋爸在的这个街道小厂,就完全靠本钢活着,自己没有任何的造血能力。

    但是不只是这一家啊,无数个小厂依附在本钢身上抢这一口血,这个抢到了,自然就有饿着的,于是就这样了,隔三差五的连工资都发不出来。

    张兴明皱起眉头,想了想,问丫蛋爸:“你们这一片,像你家这样的多不?”

    丫蛋爸点点头,说:“多,俺家还算好的,就俩孩子,差的也多,丫蛋比她弟大五岁呢。这边不少家都三个四个的,还都是比肩,那更完。”比肩就是差不多大的意思。

    “城镇户多还是农村户多?”

    “都有吧,这边坐地户基本上都是农村户,就占地那会儿给几个城镇指标,后来又转了几次,家家都是城镇户农村户掺着的,你说这孩子户口得随妈,那时候也不知道啊。

    谁家拿了指标不得给男孩啊?结果就是再生孩子吧,又是农村户,除非两口子都是城镇的,你也看着了,城镇户谁家丫头嫁这来呀。”

    “现在一年下来能收入多少?”

    丫蛋爸挠了挠脑袋,有点不好意思,说:“一千来块钱吧,有时候多点,像今年这样可能一千也到不了,俩月没开资了。”

    “鸡鸭这些一年能挣多少?”

    “这玩艺能出多少啊,多了没地方弄,少了不出钱,这不差不点一个月了,就这点鸡蛋,这不你买了嘛,八块多钱,这还是茶叶蛋呢,要是光卖鸡蛋顶天了二毛一个,四块多钱。”

    张兴明想了想,这个时期农村户确实开始困难了,不像原来那几年,只要有地就能吃饱,85年了,老百姓的生活成本照比80年可是提高了不少。

    8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