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116章 千古之谜
    我们再说说老子去哪儿了?首先我觉得老子在函谷关留下《道德经》这事儿应当是属实的,至于他的西去有些争议,有的人说他去西域了,有的人说回老家了,有的说去南亚了,还有的说不知去向。我觉得回家的可能性极小,去西域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去南亚的可能性简直是天方夜谭。各位看官有空看一下地图,从函谷关到西域那是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头儿敢走的路吗?即便说老子身体很好,骑一头青牛去西域不得走个五年八年吗?

    我倒是觉得老子很有可能来云溪城了,首先第一点,他掌管国家图书馆肯定知道这些信息,第二点,古城的方位在西南四百里,一头青牛一天走个七里八里就跟玩儿似的,十里路也就五千米。就算青牛一天只走十里路,西南四百里也就四十天的事儿。第三,肯定有客官会说蜀道难,蜀道难的确不假,但你看老子是往西去的,不是直接往西南走。我猜他可能有诸葛亮六次北伐的路,诸葛亮当年十万大军北伐,说你走这条路问题不大。最后一点,我为什么敢猜想老子来古城了呢?那是因为这种情况太多了,故事开头我说过,道教创始人张道陵,三国的张飞,唐朝的袁天罡,李淳风等都千里迢迢非得跑来死在这里。各位看官可以去查查他们的出生地,做官的城市等,都跟古城八竿子打不着,确最后都要死在这里。

    我看过一篇报道,讲的是《道德经》和《山海经》的联系,它讲了老子这个名字的出处,它甚至觉得《道德经》是解读《山海经》的阴阳哲学体系的一部传世之书。我在这里就不多说了,各位看官可以留意一下两部巨著的核心思想,思想内涵等。

    就书籍来说,我还想补充一点,那就是和古城息息相关的千年奇书《推背图》,可能很多看官不太理解《推背图》和古城有什么关系。目前正史可以确定的是,《推背图》就是在古城的天宫院写的,我想表达的并不是这点。有专家说《推背图》是两大神人为了推算大唐国运而写,结果一不小心推算的两千年后的今天,我觉得这话好像说不太通。按他们的说法是现今社会是里面的第四十四象,可第四十三象怎么解释呢?而我觉得《推背图》推算的并不是大唐国运,而是在在推算云溪城的风起云涌,如果了解云溪城历史的人,只会觉得很贴切,这个以后有机会再说吧。

    那天秋明和明城聊了好半天,聊天的内容我听说是这样的。按照明城的思路,三星之域,三川之境,三溪之地是呈品字形排列,如今三星城早已不在,幽灵城依旧神龙见首不见尾,而云溪城呢,还在陷入各方争斗之中。

    按照明城的逻辑,云溪城并不是一座城,而是一个门,想去三星城或幽灵城必须经过云溪城,至于为什么是这样,我还说不清楚。

    秋民给我说过一个细节,如果明城的说法的正确的,那云溪城不是一座门,而是两座门!这样正好印证了老沈的逻辑,老沈问的只是问的进城那座门,而没有提到出城的门。很有可能出城的门已经被他们掌握,这也能说明老沈为什么会单独监控所谓的秋民整整一年。

    秋民想到这点就看了明城一眼,他想问些什么,嘴都张开了可看见明城正讲的投入,眼神很呆滞的看着什么,秋民顺着他的目光看过去,发现明城的目光停在旁边洗衣服的姑娘身上某一部位。秋民没有打断明城的目光,反而想起进城时谁说过一句,说明城在王旅服役过,最后退役是因为要结婚了,可他现在还是独身一人,很有可能是私生活有问题。

    那天秋民和明城聊了好久,等秋民回到在水坊时,出现了惊人的一幕。

    在水坊进进出出的人很多,进门的人手里还抱着很多东西,是千云和霞婶儿在那儿张罗。众人看见秋民回来了,都抱着东西围了过来,一个个七嘴八舌的说着什么,秋民一时摸不着头脑,只能微笑

-->>(第1/2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