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84章 李府佚事
    秋民接着问李婶儿的情况,他想不通王泽生等人为什么对李婶儿下手。

    文心说道:他们最开始就是找李婶儿的麻烦,还给她列了十宗罪,我一开始去找子荣来阻挡了,可是李婶儿的事儿很麻烦,因为涉及很多私约,所以子荣也没什么办法。

    千云补充道:私约的事儿很麻烦,后来罗煦城也来了,可详细了解完情况后他也没办法。

    文心抢着说:后来有一天李婶儿关门后就再也没有开门了,邻居们打开门板看见面馆已经被砸了,李婶儿也不知去向。再后来东城的人就更加变本加厉了。

    这里补充一句私约的事儿,现代社会基本上都是用公约代替私约,这其实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儿。最好的社会运转就是私约,例如夏侯瑞雪找明城干个活儿,这叫私约,如果夏侯瑞雪跟明城说我们先签个约,再找个保人进行公证,这就太折腾了。

    私约是维系人与人情感的最重要的标志,私约讲的就是一个信用。现代社会私约被公约替代就说明这个社会没治了,因为公约讲的全是法律,可法律只管犯罪的层面而不管道德层面。现代人经常讲的就是‘这是制度出问题了’,‘这是体制出问题了’,可惟独不谈人心出问题了,但说实话,有时候就是人心出问题了。例如前两年的扶老人的案件,老人倒在路边该不该扶?肯定要扶,可最终闹到法院,最终扶老人的年轻人还要赔钱。

    制度永远不可能是完美的,因为制度永远没办法覆盖所有的层面。公约看起来是美好的,可弊端太多了,我在这里说了这么多其实都是废话,因为我们好像回不到私约的时代了。

    扯的有点儿远,秋民问道:他们为什么对李婶儿动手呢?

    千云疑惑的说:你不知道啊?她是十年前李府幸存的另一个人。

    千云这话牵出了一个秘密,两人七嘴八舌的说了好多。

    李婶儿原本小日子过的不错,不知道什么原因家里出了变故,过了几天有人拿出欠条说她男人欠了不少赌债,一番屈辱过后被债主拖到街上叫卖。那天恰逢李府少爷过百日,夫人带着小少爷去还愿,夫人抱着小少爷坐着马车回府,途径李婶儿的卖身处小少爷就哇哇大哭。老爷夫人束手无策时看见李婶儿,就把她买了下来,说来也怪,刚一买下来小少爷就不哭了。

    老爷夫人一回府就给了她自由,可她心里念着小少爷的恩情死活不肯走,之后的日子李婶儿在李府地位很特殊,没人敢拿她当下人看,也没人说得清她在李府是什么身份。时间久了总有流言蜚语,她就一句话,我上辈子就卖给了小少爷,这辈子就伺候小少爷。小少爷两岁时不怎么吃饭,她给煮了一碗羊杂面,没想到小少爷吃的可欢实了。

    日子就这样过了几年,她的年纪估计也有三十了,她还是每天都在厨房熬羊骨汤,所以李府外人都说她是厨娘。有人说她很可能是回民,不管是古城还是云溪城除了回民好像没人会做羊杂面。小少爷满十岁的那天,她跑去还愿回来晚了,等她赶到李府的时候李府就差不多烧干净了。她没有找到小少爷的尸首,就在废墟前守了快一个月了,后来身上都开始发臭了。之后有人劝她找个谋生的事儿干,所以她租了个小店卖羊杂面。

    开业没几天就有人来找茬,她声称小少爷那天是出去玩了,肯定没被烧死,小少爷最喜欢她做的羊杂面了,他闻着味儿就会回来。找茬的人也知道的确没发现小少爷的尸首,这些人也有些忌惮李府,虽然使了不少阴招,可拥护李府的人很多,跟他们打了好多回。这样一来二去也就没人来面馆撒野了,西城餐馆众多只有她的面馆敢做羊肉。

    这些人为什么要来找茬呢?倒不是因为贪图李婶儿的美色,原因有两点:一是这些人与火烧李府多多

-->>(第1/2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