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八十七节 藩镇
现在也是按照这种体例,杜充和张益谦分任河北东西路安抚使,为两路帅臣。但现在看起来,杜充全无统军之才,张益谦龟缩河间,也不曾听说他在兵事上有什么建树。而且以前尽跟宗泽捣乱来着。

    仗打了一半,两个安抚使都靠不住。再派人去吧,且不说临阵换帅的风险,好像还没有合适的人。朝中的大臣,要么威望不够要么年纪太大,比如张叔夜已经年过七旬要么终身不言兵,如刘鞈其他在外,如张浚、张灏、傅亮、张确等人,都面对金兵的进攻。

    李纲在家中苦恼,新晋的尚书左丞黄潜善也在家中睡不着觉。杜充、张益谦都与自己相善,经过自己的一番闪转腾挪,终于把他们两人挪到了安抚使得位置上。尤其是杜充,在河北西路安抚使的位置上混一段资历,就可以回汴梁任枢密院同佥事那么枢密院里就不再是张叔夜一人独大。

    但没想到,固若金汤的大名府防线这么快就丢了,杜充身为大名留守,居然不自杀,肯定有一干御史准备弹劾他了。正在他辗转反侧的时候,他左思右想,直到三更天才睡去。

    第二天,因为发生了大名失陷的这等大事,所有的宰执以及枢密使都要到都堂商议。太宰李纲、少宰何栗、中书侍郎孙傅、尚书左丞黄潜善、尚书右丞张悫、知枢密院张叔夜、佥枢密事许翰,以及知开封府刘鞈,都到了。

    八名宰执枢密落座之后,先处理了几件行政上的事务,然后李纲开腔,说起大名之败。李纲的心思,现在还在挽回损失大名失陷的影响,减少损失,所以他先提出将杜充调回来,令派文臣领军。

    黄潜善以攻为守,先说杨惟忠冒进损失兵力,又说郭永素来恃才傲物,不能容人,才是大名府兵将反叛的原因。反正这两人都死了,任他说不能辩解。随后又提起大名府防线无用的事情。

    佥枢密院事许翰素来忠直,张口喝道:“都是石……”

    李纲急忙叫道:“缺乏石料,防线当然无用。”把许翰的话头压了下去。李纲并非一根筋的直臣,在这当口,他可不想让勋贵变成自己的敌人。

    不仅不想与循规树敌,李纲甚至懒得在处理杜充这件事上浪费时间。所以他拦住了黄潜善为杜充的辩解,而是提出了一个建议:河北建藩镇。而且话里话外还透露出,只要黄潜善不捣乱,就暂时放过杜充的意思。

    这是李纲昨晚想了一晚上,才想出来的妥协之策。在眼下这个当口,如果他和黄潜善继续内耗下去,耽误的只是大宋挽回败局的机会。因此在惩罚杜充一事上,李纲必须妥协,至少是暂时的,不追究此事。

    既然放过了杜充,李纲就要拿杜充的官位换到一些东西。

    在种师中战死之后,李纲就想给前线的将领处置全权。而自己第三次救援太原失败,李纲也切身体会到后方的制肘有多讨厌。故而他要给河北诸将藩镇之权:即河北守住的,和收复的州县,都可以建藩镇。

    河北已经有数个镇抚使了,藩镇之设,不过是进一步明确了镇抚使对地方的权限。

    黄潜善默不作声,他明白李纲是在和自己做交易。何栗和孙傅对视一眼,两人站出来简单的反对了几句,被李纲驳斥回去,就都不再作声。他们已经尽到义务了。若是一味阻拦河北建藩镇,若是导致河北丢光了,他们俩可不背这锅。

    眼看五个宰制中的四个都同意了,资历最浅的张悫叫道:“河北建藩镇,置祖宗之法于何地?”

    李纲反驳,谓:“唐之方镇当时实赖其力,以定祸难。措置失宜,而其後行姑息之政威柄浸移,乃有尾大不掉之患。祖宗革去前弊,削弱州郡之权,一切委以评语史,非沿边诸路虽藩府亦屯兵不多,无敢越法行事,以处太平无事之时可也。”即太平

-->>(第2/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