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五十七节 索女
塘沽修建了一个简易码头。自建炎二年三月,朝廷将呼延庚手下一分为四之后,张彦橘先到霸州接管了州衙,随后按照呼延庚的部署,将沧州的煤铁渔盐都往塘沽附近搬。

    塘沽附近是个好地方,就在黄河海河口边上,外面就是渤海渔场,正处于渤海湾北部中央,往陆地上,顺着海河可以一直到燕京。更妙的是,塘沽这个地方在朝廷的行政文书里根本就不存在。

    这里以前靠近宋辽边境,没有平民敢来开发,宋朝最近的行政单位是静海县,辽国最近的行政单位是蓟州,都离着一百多里地。

    呼延庚在这里,就可以万丈高楼平地起,

    要人,去年的流民他留下了一半,十万人要钱,他作为镇抚使,把去年河北东路的夏秋两税都截留了,而且去年开始开发的煤铁渔盐都有了一些实际的收入要权限,横海镇抚使司和平卢镇抚使司都归呼延庚管。

    塘沽在朝廷里又不存在,所以呼延庚现在相反可以自由发展。那么,就开始发展吧。

    塘沽海边,已经开辟出了一片盐场和渔场,也划出了煤铁等产业的地区。再往内陆,则是为流民划定的居住区。大部分流民都被征召为建筑工,为他们自己家建房子,而这些房子的所有者,则是呼延庚新设立的机构:建筑公会。

    这次朝廷将呼延庚的军队一分为四,让呼延庚设立独立机构的进城加快了。这些机构对外不能使用官方的名义,看起来只是民间自发地抗敌互助组织,呼延庚按照行业和事务让从业人员组成公会,总办、会办和协办都由呼延庚及张彦橘任命。

    这几日,张彦橘一个一个的审核公会的成立,管理人员的任命,忙得脚不沾地,而在平卢,赵伯臻也在如此行事,他虽然被任命为范阳镇抚使,但并没有赴任,仍旧留在滦州。

    平州刺史,平卢镇抚副使张承言在一番纠结之后,终于想清楚了,宋廷根本没有意愿和实力,让他在平州府占住脚跟,到现在,宋廷对平州府没有增援过一兵一卒,遑论其他。故而他也对呼延庚个人表示了效忠。他还将朝廷给他的镇抚副使印交给了邱穆陵仲廉保管。

    在塘沽经过了一番调整之后,

    呼延庚做了一个试探,他上书朝廷,说新任横海镇抚使,沧州知州歩鹿孤乐平是武将,不通政务,保举张彦橘为河北东路转运使,总管沧州、莫州、霸州、清州静海县的政务。

    张彦橘本身是河北东路转运判官,现在朝廷有三种回复可能,一是照准呼延庚的保举,这就是在笼络呼延庚了。

    第二种是让张彦橘以转运判官身份总揽横海各州政务。

    第三种就是给沧州派一个知州来,那就摆明了继续分化呼延庚的权力和势力。

    呼延庚也不会呆板的等候朝廷来决定自己的命运,在等待朝廷回书的时候,他召见了各州的中小豪强地主。

    自从呼延庚进沧州以来,府守大堂上还从来没有如此的人声吵嚷,在金兵再次南下的威胁中,在柴进等人将夏秋两税转嫁到中小地主的头上的焦虑中,沧州、莫州、霸州、清州的的各路牛鬼蛇神们,终于在一阵阵的强风吹袭下,抛开他们厚重的,拒人千里之外的面具。

    此刻,淡淡的米酒的香味弥漫在空气之中,这些多者拥有田户千人,少者数十人的各路豪强们,正在把酒言欢,口中不断说出“久仰”“呼将军英名”之类的客套的话语。呼延庚也仿佛春风得意,在张彦橘的引荐下,不断的与下首的豪强们,一一的饮酒而语。歩鹿孤乐平等人默默的坐在下首

    “听闻呼将军帅百战之师,一年以来连战连胜。我等有幸,终见英雄。若公早为高位,我等河北民众或许不在受金兵之苦。”一个老者,从人群之中挤了进

-->>(第2/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