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三十五节 年底
泉州知州守市舶使。

    呼延庚占领沧州之后,让张横等人四处征集船只,呼延庆在泉州管着市舶司和船厂的事情就被提起,呼延庚以子侄的身份,写信给叔父呼延庆。他们关系还没出五服,而当下呼延庚名声大振,被公认是新君的心腹,呼延庆也特别热衷认下他这一门亲戚。

    这样呼延庚和呼延庆以及泉州船厂就接上了头,呼延庚要疏散流民,呼延庆需要工人,双方一拍即合。

    渤海湾,黄河口,八艘巨大的海舶停泊着,海岸边已经搭起一座简易码头,要到泉州的百姓在这里登船。运送这批百姓的八艘大船有序的停泊着。

    这八艘海舶可有来历,当年通义大夫马政和呼延庆渡海使金,发起海上之盟,赵佶下令将用来通高丽的两艘“神舟”,六艘海舶都拨付使团听用。

    而在这八艘大船完成了运送使团的任务后,就统一集中在泉州,由升任泉州知府呼延庆管带。

    这八艘海舶,到现在已经十余年船龄,呼延庆以正规程序报废,然后遣了一个指挥的水手沿海上驶,将这些船连带水手都送给了呼延庚。至于呼延庆私人得了什么好处就不细说了。

    据宣和奉使高丽图经记载,六艘较小的海舶“皆以全木巨枋搀叠而成,上平如衡,下侧如刃”。全船分三舱,中舱又分四室。防水隔舱很早以来已由中国人首先发明,“泉舶”更分了十三舱。“客舟”船头用石丁石作锚,“上绾藤索,其大如椽,长五百尺”。抛锚起锚则使用滑轮。如遇“风涛紧急”,还须加抛“游矴”。船尾的正舵有“大小二等,随水浅深更易”,另加设两个“三副舵”。船舷两侧“傅大竹为橐以拒浪”。装载人与货,则以竹橐当吃水线,“水不得过橐”。主桅杆高十宋丈,前桅杆高八宋丈,共装帆110幅,正风用帆,“稍偏则用利篷”。“风有八面,唯当头不可行”,可见是高效率的航帆。

    而两艘“神舟”则是两万料的大船,“神舟之长阔高大、什物器用、人数,皆三倍于客舟”,“神舟为二万料以上的大船,载重11000石以上。”呼延庚将两艘神舟取名“定远”、“镇远”,将其他六艘三千料的海舶取名经远、致远、来远、平远、靖远和济远。这样起名并非他特别喜欢八大远,恰恰相反,他对八大远已经审美疲劳,这八艘已经十几年船龄的船上,很快就会退役,这样八大远的名号很快就可以消失了。

    除了正在上客的八大远,渤海湾里还有很多渔船,渤海湾著名的带鱼和小黄鱼产地,而宋代这个渔场还未开发过,所以这里的渔获能够供给平州和河北东路的全部所需。

    河北的宋金两军还在僵持着,大战没有,小战不断,呼延庚抓住这难得的清静,和张彦橘一起把技术人员的级别定了出来,比如最擅长烧土的李云,呼延庚就直接以宣抚司的名义给了他一个正九品的将作监监押,比神火将军魏定国低两个级别,在河北东路转运判官衙门领薪水。

    呼延庚在沧州把一干事务处理完,却收到了一封信,他一看写信的日期,心中叹了口气:过年了呀。

    冬日的寒风吹拂着秀丽的百年汴梁,给皇宫、民居、汴河披上一层凛白的冬意。

    腊月二十三日小年后,城中各家祭祀祖先的鞭炮声便是此起彼伏。噼里啪啦!鞭炮的味道、声响在城中大街小巷中回荡。年味便渐渐的浓郁起来。

    百年汴梁,人口百万户。年节将近,棋盘街、灯市、城隍庙市、西大街等地汇聚南北货物的商铺、街巷中人流密集,繁华难言。操着各种口音,穿着不同装束,带着不同目的的人们穿梭其中。

    或是挑选、购置年货:金银橘、芙蓉糕、洁粉梅片、给小孩子玩耍的拨浪鼓、年画、福字、春联、鞭炮。

  

-->>(第2/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