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四节 棣州
年来对北虏的怨气”,宋朝士大夫很少这么提。

    不等呼延庚发问,赵正云就自我介绍起来。他字苍宁,是景祖赵匡胤的爷爷第九代孙,父亲曾就读于横渠门下,和吕颐中,韩昆等人都是同窗,父亲作为旁支宗室,得荫官团练使,战死在白河沟之役。

    他们家付出了这么大代价,燕云之地最后被金贼夺去,因此赵正云深恨北虏,“无论辽金,都不是好东西。”

    “将军北上杀金贼,不知有什么吾可以效劳的。”

    等等,您可是宗室,对我这么客气我可受不起。呼延庚现在心里暗自警醒了一下,才开口说:“军粮马料不足。”

    “阳信、厌次等城池都是刚刚收复,府仓被金贼劫掠一空,本州的百信要赈济,还有流民要招抚,这粮秣”赵正云皱着眉头。

    呼延庚心想,一说来点实际的,就皱眉头了。

    “将军进攻河间期间,不如以棣州为后方,由阳信供应大军的粮秣,攻下河间后,将军再向大名留守司请粮。”赵正云提出了一个折衷的建议。

    “这样也好,就多谢赵知州了。”

    在阳信休整一天后,呼延庚派遣郝思文率领轻骑,越过黄河东道进行侦查。

    宋代黄河在河北有两条河道,北宋庆历八年1048黄河在澶州商胡埽今濮阳市东决口,北流经今滏阳河和南运河之间,在今青县一带汇入御河今南运河。黄河河道较前向西摆动,这是宋代黄河的北道。

    过了十二年,至嘉佑五年1060黄河又在大名府魏县第六埽今南乐县西向东决出一支分流,东北流经一段西汉大河故道,下循笃马河今马颊河入海。这是宋代黄河的东道。

    此后,在黄河维持东道还是北道的问题上,一直争论了八十年,其中参杂许多政治因素,借题发挥,相互攻讦,直至靖康之变。

    宋代黄河北流前后发生三次:庆历八年1048、元丰四年1081、元符二年1099,决口都在濮阳至内黄一带,三次北流所经路线略有不同,大致不超过滏阳河和南运河之间,又因地形自西南向东北倾斜,河床坡降较大,水流迅猛,冲刷力强,河口段迅速展宽刷深。

    在这八十年中,东北二流并行仅十五年,强行闭塞北流,逼水单股东流仅十六年,单股北流达四十九年之久。直至靖康年间黄河仍保持在纵贯河北平原中部至天津入海一线上。

    但黄河东道的河水也未枯竭,只是缩小成一条小河的状态。黄河东道岸边的无棣已经变成了呼延庚的前进基地。

    郝思文侦查回来汇报:河间府城仍旧在金兵渤海部的围困当中,领头的是渤海贵族垯不卜嘉。垯不卜嘉所部大约有三千人。

    “才三千人,我等可一战而下。”歩鹿孤乐平请战。

    “好,乐平,此战就由你来调度。”

    宋军越过黄河东道,向着河间府挺近,沿路遇到了沧州居民派了迎接王师的使者,在得知棣州丢失后,金人派到沧州的知州就逃跑了,沧州百姓在当地豪强柴进的率领下夺回了州城池清。

    呼延庚问:“沧州知州现下为谁?”

    “沧州父母无人。”

    呼延庚想了想,写了一封文书,任命张彦橘为行知沧州事,盖上了右军统制的大印。想了想,又加上了宣抚司走马承受的印。张彦橘就单骑走马上任了。他本是隆德府的司录参军,任沧州知州,资历上勉强够。

    呼延庚暂时无心关注沧州的事情,但他潜意识里,要尽量把各州主官抓在手里,这是一个下意识的决定。

    大军在南皮越过黄河主河道北道,进入河间府。然后在黄河一条支流的北岸的一座县城乐寿

-->>(第2/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