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七十六节 生变
,东面的朝阳门迎来了一支庞大的车队,是吏部尚书王时雍的家眷,他们觉得汴梁不安全,要回老家去。还有五百士卒护送。

    守城门的军汉见管家递过来的令牌和路引没什么异常,也不敢搜查尚书家的车队,简单看了看,就放行了。

    过了一会,是中书侍郎王孝迪家眷,也要出城去,军汉也放行了。

    中午的时候,刘延庆父子带了两千环庆军的老卒,说是奉圣旨出去公干,兵丁哪敢阻拦圣旨,于是把他们放出了城。

    到了下午,勾当殿前司公事王宗濋亲自带了整整好几千士兵,怕是把整个殿前司都带空了吧,要出城去作战。代替吴革值守的将领感觉不对,便要将王宗濋拦住一会,同时派人去向解潜请示。解潜赶来询问,王宗濋吧圣旨一亮:“奉旨出城。”

    解潜真是有些心灰意冷了,见到圣旨,就不再纠缠,挥挥手,让手下放行了。

    于是王宗濋的军队,通过城外的壕垒地带,去追先行出发的几个车队。

    其实这四个车队,运送的核心人物,第一个车队是朱皇后和太子,第二个车队是何栗王时雍等宰执,刘延庆父子护送着太上赵佶,殿前司的人马,运送的正是赵桓本人。

    当天晚上,解潜把王宗濋出城这件事,向宣抚司报告了。张叔夜当即感觉不对,往皇宫跑,去面圣,在宫门喊了半天,终于童穆出来了:“枢密,官家已经移驾襄阳了。”

    啊!张叔夜当时就如同五雷轰顶,直挺挺的倒下去。

    童穆着急了,急忙在宫门旁边找了个小屋子,让几个小内侍把张叔夜抬进去休息,又叫人去请太医来。折腾到半夜,张叔夜的精神稍微好点了,童穆亲自带人将他送回枢密院,又把赵桓的密旨交给他。张叔夜道:“请王节帅,呼太尉,折太尉,解太尉来。”

    等这几人都来了,张叔夜开明宗义,自己身体撑不住了,而且真正讲指挥打仗,还是各位太尉更在行,现在他手持赵桓的密旨,请王禀为“摄宣抚司事”,在他生病期间暂时代理自己的职务。

    王禀连忙推辞。

    张叔夜也是急了:“王节帅,王公,你当这是什么好差事,容得你来推辞?大宋危如累卵,此处以节帅你地位最高,自当挺身而出,岂可推辞。”

    边上折彦质、呼延灼、解潜也劝王禀,表示一定会附从王禀的调遣。他们心里也清楚,现在宣抚使的位置就是个炸雷,做的任何决定,都可能让自己在政治上万劫不复。

    王禀踌躇了一下,最终把心一横:“枢密相公贵体欠安,某为相公分些俗务,军国大事还须相公拿主意。”

    “接下来最重要的,是派人追上官家,一是劝官家回来坐镇,二来,也要弄清楚官家究竟有什么打算。”在座众人心里都清楚,官家既然跑了,怕是劝不回来了,但至少要明确官家的一个底线,到底是战是和,和能给出什么条件。

    张叔夜强撑着身体问道:“太宰还在京中吗?”

    解潜道:“吾已问过守城士卒,没见到何相公,王尚书等人出城。王殿帅昨日带兵出去的,但辛家兄弟都还在城中驻扎。”

    “那派人去请几位执政,明日到都堂议事,共度时艰。”

    第二天,到了都堂,何栗等人都没在,王禀对张叔夜说:“好叫枢密知晓,何相公等人昨天就化装出城了。”

    张叔夜气恼的坐到椅子上,堂堂大宋宰执,私自跑出城不说,居然还是化装偷跑的。

    王禀道:“还有件事请枢密定夺,西城墙还打不打?”

    “节帅,依你之见呢?”

    “官家一走,摆明了是尽快讲和,我等只需在西城墙保

-->>(第2/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