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十三节 张灏
算有些渊源,张灏正是张孝纯的长子。想到这,呼延庚不由得冷笑了一下:“不忠不孝若此!”

    此时,远在慈陉的张灏将手中的信件揉作一团:“不忠不孝?全天下都以为我不忠不孝!”

    他撕掉的是都中一位好友的来信。对第三次救援太原的失败,官家责罚李纲提举洞霄宫,赦免了解潜刘岩的败军之罪,而对张灏,官家只有一句评价:“此人不忠不孝若此!”

    李纲救援太原之时,三路进兵,刘鞈从河北出井陉,解潜从东南出威胜军,张灏从西南出汾州。现在主帅李纲贬斥,其它两路军的统帅免职,但对他张灏,不忠不孝的评价已经传遍天下。

    八月五日,张灏拜为西河访察使,而立之年就成为使相,在宋代是前所未有的皇恩,这多一半是看在他的老爹张孝纯守太原的份上。当时归于张灏指挥的,有陕西河东兵马十余万,都统制一人:折可求,统制两人:张思政、冀景。

    然后八月七日,兵马就少了三分之一,折可求又转进了。

    折可求可算是大宋的职业转进人士了。宋军第一次救援太原的时候,折可求率领漉延、麟府两军,还未接战,刘光世所部失踪了,折可求与金兵小战后迅速转进。

    第二次救援太原,种师中姚古等部从东路金兵,折可求从西路进兵,然后折可求干脆就没去,幸而姚古焦安节怯战,吸引了朝廷的注意力,替折可求顶了雷。

    朝廷虽然没有责罚折可求,但清楚折可求两次转进的事情,于是第三次李纲救援太原,专门把张灏任命为西路访察使,希望张灏以父亲被围,而严厉督促麾下诸将进军。

    结果,折可求给张灏报了一个“麟州知州杨宗闵建言,当攻敌所必救。吾虚建上将军旗号而赴晋州,太原之围必解。”这段话的意思是说:麟州知州杨宗闵建议,攻打敌人必须救援的地方,我折可求假装打着上将军的旗号去晋州,则太原之围就可以解除了。

    从此之后,折可求所部就失去了联系,经过一个月,张灏听说折可求的麟府军已经回到府州了。

    随后,张思政和冀景在郭栅驻扎,金兵来攻,冀景全军溃逃,张思政独木难支,大败。随后在水文县,张思政偷袭金寨,斩首数百,次日金兵以三千铁马冲击,张思政全军大溃,损失数万人。张灏仅带着数百牙兵逃到了慈陉。

    这一段战况报到都中,官家钦口御断:“不忠不孝若此!”

    呼延庚兵出南关,向井陉进发,步鹿孤乐平为前锋,忽然前头小校来报:“路上抓了几个奸细。”

    步鹿孤乐平赶上前去,却发现是几个宋人装束的人,其中一个身着大宋五品武官的服色。

    “尔等哪里来的细作?”

    “吾不是细作,乃是阁门宣赞舍人吴革。”

    “喔,可有印信?”步鹿孤乐平听到这话,不敢怠慢。他是听说过吴革的。吴革本是西军将领,在靖康元年元月,金兵第一次南下之时,吴革就自任统制官,带关中子弟勤王。二月金人北去,但仍有部分兵力围困辽州,吴革带兵解了辽州之围。这是靖康年宋军少有的胜仗,因而呼延庚等人都听说过吴革。

    吴革取出印信,交步鹿孤乐平验过。步鹿孤乐平不敢耽搁,将吴革及其随从送往呼延庚处。

    呼延庚问道:“阁门从何处来?怎的不在辽州?”

    “奉使女真军中持国书见粘罕。”

    “朝廷怎生计议?”呼延庚这个穿越者,对金兵灭北宋的详细过程并不清楚,没想到宋庭还向金兵派出过使者。

    “吾出发时,太原未失,故朝廷愿多赐岁币,乞金兵北还。”原来太上皇和皇帝都还想着用岁币解决问题。

-->>(第2/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