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13.十里红妆
    段天胤恰似无意看向这边,亭中无甚灯光,昏暗的环境正好掩埋了他眸中的神色。

    老太太喜欢听《霸王别姬》,然则考虑到今儿个日子特殊,便将其换成了《群英会》。

    温明漠不爱听戏,如雷般的锣鼓声都轰不醒他,怀里紧捂小暖炉,耸拉着头睡得酣甜。斜前方的温盛黑着一张脸盯着他瞧了半响,咿咿呀呀的戏词唱腔中依稀可闻他咬牙切齿的声音。

    老太太听得津津有味,枯槁的手指在毛绒绒的桌面有节奏地轻扣着,时不时哼上两句戏词儿,面容祥和,心里滋润。

    这出戏已经听了几十年,府中上下都能倒背如流了,其间不仅要保持僵硬的微笑,还要时不时做出一两句点评,以此来迎合老太太。

    沙漏悄无声息地在流逝,戏台上的表演温明姝都没有看进去。

    她是提早从温明漠的口中得知今年柳氏请了京中有名的戏班于除夕夜来府中给老太太唱戏,因二姑娘要出嫁了,老太太又极怜惜她,便又备了几出二姑娘爱听的戏。

    不知道那一出传奇,戏班会不会演……

    “啊……”

    温明漠大抵是梦靥了罢,手中的暖炉被他抛了出去,三少爷的贴身侍童孙安在二爷的凌厉目光中硬着头皮将那个滚在一旁的炉子给捡了回来,有几星炭火溢出,他连忙跺脚将之熄灭,揭开盖子瞧了瞧,里面的物什已燃得差不多了,便又匆匆往里添了几块竹炭,这才递到温明漠的手中。

    打着呵欠捂紧了暖和物,温明漠正欲再度睡去,却听得台上的奏鸣忽地停了下来,片刻后,一阵箜篌之音赫然响起。

    老太太凝视半响,随之便将视线就落在了温端身旁的柳氏身上:“此为何?”

    柳氏答道:“小年轻爱听的传奇罢,公孙班主曾派人告知,曰戏班新近得了段民间传奇,有意写成戏文唱出来,名唤《十里红妆》。不知是否是这支。”

    老太太不再多问,席上众人皆是精神抖擞地盯着戏台方向,心里对这场改变了历年乏味而又枯燥的除夕的传奇充满了感激。

    箜篌音止,临时搭就的台上的灯光忽然亮堂了不少,一个身着灰褐色粗布衣衫的村妇从幕帘后缓缓踱出,一手挎着竹篮一手捏了个兰花指款款唱道:“妾有良人唤陈郎,今朝应考辞故乡。待得来年披红袍,十里新翠应红妆。”

    温明姝不由浑身一凛。

    都言写传奇故事的先生能言善辩,如今看来真不是虚的。

    段天胤吃了口温茶,定睛注视着台上的表演,面上露出了“很快就能成为太傅女婿”的喜悦之色。

    在坐众人都没说话,凝神看了半响后,温明言开了口:“原来是出青梅竹马的戏。”这种戏她虽看得少,但都千篇一律,没甚新颖可言,虽有些失望,面上却仍旧持有大家闺秀应有的礼貌笑意。

    柳氏笑道:“这云来戏班的口碑那可是极好的,上官班主请来润笔的先生大多也是时下最著盛名之辈,故事虽则陈旧,但重在内容发展。既然能被他们捧上台面,想必不会太差。”

    戏中这位年轻妇人名唤孙筱筱,与她青梅竹马的陈才是本届的考生,此前无论是院试还是乡试,都拿了第一,与其名甚符,乃难得的少年良才。

    筱筱辗转来到一条小路口,微微隆起的腹部让她的步履变得迟缓不少,恰在此时,一个青灰长衫的白面书生赶了过来,握紧她的双手情意绵绵道:“娘子送我出村口,倒叫我不忍时时回过头。自难忘,应思量,待到归乡日,许妻一名状元郎。”

    筱筱与他对视片刻,眼里噙着晶莹,又絮絮叨叨良久,这才洒泪送别夫君。

    来到京城后,陈

-->>(第1/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