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234章 第234章
仓,也就带了二十多个人。

    不过把以魏大勇为首的一干人拿下,下面那些不知情的差役们并不能构成任何威胁。很快,他们就把整个广济仓给控制住了。

    堂中,灯火通明,薛庭儴审问魏大勇。

    这魏大勇长相不起眼,倒是个硬气的,竟是紧闭了嘴,什么也不说。

    不过他这一套,在锦衣卫面前可不好使。韦云杰使了个眼色,便有锦衣卫的人上前将之拎了出去,不一会儿外面就响起撕心裂肺的惨嚎声。

    那是疼到极致才能发出的嘶喊,让人闻之毛骨悚然。

    不多时,那人又将魏大勇拎了进来。

    就见本来好生生的一个人,竟是浑身宛若无骨,身上也湿透了,却是冷汗所致。

    “说吧。”

    然后魏大勇便说了。

    ……

    提起这个,还是要说一说粮仓的事。

    大昌两京十三省共计八百多处粮仓,又分京仓、水次仓,以及地方仓。

    京仓专司军队饷粮、官吏禄米、皇室宫廷享用,以及调控京师重地粮价等;水次仓则是转运各地输京粮食的临时用仓;至于地方仓又称常平仓,平时除了用来容纳税粮,每年每个地方仓还必须储备一定数量的粮食,就是为了处理及应对各种突发事件。

    例如赈济、例如平粜。

    平粜指的是朝廷对粮食市场的一种调控,在市面缺粮粮价上涨之时,将所储备的粮食按作正价放入市场,压低粮价,以免粮贱伤农又或是粮贵伤民。

    不同府、州、县,各有不等的储备数目,而除此之外,每个省还设有督粮道。

    这个督粮道意义有些宽泛,也不是标配之物。

    有些省有,有些省没有,例如江南一带以及湖广是有的,因为这几地是大昌的出粮大省。而对于一些容易闹出灾情的地方,例如河南这个靠近黄河,十年九涝的地方,也设有督粮道,主要是统筹全省之粮,以备不时之需。

    像广济仓便是充当这样的角色。

    每年各府县收成之时,除了当地衙门会截留一些粮食充盈常平仓外,广济仓也会截留一部分,剩余的粮食才会转运上京。

    储备在粮仓的这些粮食是常年不动的,每年都是新粮下了换旧粮。

    粮食这东西经不起放,所以各地都有一种约定俗成的规矩,那就是找个粮价合适的时候,将那些放了两年以上的陈粮卖出去,换上同等数额的新粮。

    世人都喜金银之物,谁也不能免俗,白花花的粮食放在那,眼睁睁看着放成陈粮,市价立马跌了一半不止,免不了就有人动心思。

    明明当年的新粮就可以买一个很好的价钱,为何要等它放陈了,再折价去卖?

    于是这粮仓中的粮便被人动了。

    起先只是从中捞个差价,后来是捞着捞着就忘了,粮仓的粮越来越少,只能拆了东墙补西墙。

    若是换成平时,自然没事,反正寅吃卯粮都习惯了,若是朝廷有人下来查,他们提前就会得到消息,补齐也就罢了,可谁曾想今年竟碰上了旱灾。

    其实去年河南便旱了一次,只是情况不严重,也没到朝廷派人下来赈灾的地步。本想着今年会是个风调雨顺的年成,谁曾想又旱了。

    灾情严重后,朝廷下命放粮赈灾,地方上命令倒是收到了,却没几个地方能拿出粮食赈灾。

    对着朝廷说是赈了,可惜粮食不够,其实私底下根本没放粮。有的即使放了,数量也极少,这也是这次灾民会有如此之多,甚至闹到京师重地的主要原因。

    地方的常平

-->>(第2/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