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唐残》正文 第835章 思子良臣诚可思
整合了都畿道内数股义军势力的朱老三,还有在天平军站稳脚跟的曹翔等人,都已经呈现出这么一番趋势了。

    再加上新进开始接触的淮上各家势力,太平军扩充后的产能居然再度迎来供不应求的订单如潮。因此,周淮安不知道自己应该觉得而有所欣慰,还是有所遗憾使然呢?

    在江陵城中通讯总站的剪彩落成仪式典礼上,周淮安一边如此做想着,一边象征性的亲手接收到了第一份来自广府的有线电传;并且与之前先行一步收到的飞鸽、快马、船运和壁板信号塔收到的简讯,于木榜上张贴在一起,以供在场的人群进行对照和探寻。

    其中专门训练过的飞鸽大抵在连州和潭州接力式的折转了两个批次,中途还遇上了难得的骤发暴雨天气,而导致便签的外包装上有所污损,最终用了一天多时间抵达江陵城外戍垒上的的收发站点;

    而快马则是由信使携带的密件包和压缩口粮,走得是如今拓宽后的越岭驰道上其间在中途各地巡所、戍垒和信号站内换了五次马,其中还险而又险的遇上了一次暴雨造成的泥石流。走了差不多两天半抵达江陵城外的哨站。

    然后,船运部分是一艘专门减重空载的车船,从广府境内小江支流的龙江口出发,沿着西江一路西向进入桂州境内的漓水,再通过当地漓水连接的灵渠进入湘江水系北上;最后越过与大江交汇的洞庭湖直入汉水,总计用了三天时间毫无波澜的抵达江陵城南水门外的城下市。

    而通过壁板信号塔的传讯,则是前后经过了岭内十一处,跨岭的六处,岭外的七处信号塔中转之后,用了大概一个白天的时间,才在江陵城头上的总端高塔中,收到了加密后的传讯内容。

    看起来似乎是壁板信号塔的速度最快,但是这些年运用下来的局限性和瓶颈也逐渐体现出来了,就是除了一些特定代码所表示的突发状况和紧急军情之外,没法传递过于复杂一些的内容,或者说内容超过一定数量就会造成连锁反应式的重叠延迟效应。

    而这封来自广府的跨岭线路电传,根据收发的时间印证,从早上自广府发出之后到现在收讫,也就是过去了两个时辰多而已。朝起午至横跨千里的五岭崇山和诸多江河大川,这对于这个时代的人们来说,已然是宛如奇迹和神异一般的结果了。

    虽然目前采用的还是非常原始的陶缸电池和电阻比较高的铁丝线路,

    然而这对于周淮安而言,这也意味着出了已经修通的越岭水陆通道外,对于大后方两岭地区进行遥控和维持基本统治的重要一环,就此在通讯手段上被弥合上了。接下来就是利用现成的道路和驿站体系,按部就班的铺开建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