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唐残》正文 第八百二十六章 愿为忠臣安可得
,以及通过涪江支流与黔中道所进行的公开贸易,针对上游西川境内的走私,同样也带来了不菲的收益和进项;只是这些利润和增益,都被沿江地带正在进行的诸多建设项目给吞噬掉了。

    因此,再加上为了确保前沿关要的驻军规模及其后勤保障,和保持相对优势沿江水军通行巡逻的维持费用;所以在账面上还是始终是普遍亏损的支出赤字。在关内战事结束之后这点赤字也就无关紧要了。

    反而是因为来自关内的大量战利品和各种财富,一下子涌入市场当中而一度导致了短期通胀和物价上浮的趋向;不过如今到处都在进行开垦、兴建和营造等生产项目的太平军,还是仗着体量将其给波澜不惊的消化掉了。

    正所谓是钱少有钱少的用法,钱多有钱多的投资方式;但无论如何他是不会让过多财富躺在账面上,而是重新成为整体经济活力和大格局的一部分。而在初级工业体系支持下的商品经济大盘,对于各种局部波动的风险抵抗能力,也不是传统封建农耕社会的小(民)户—宗族体系可以比较的。

    不过,随后周淮安也在其中看到一点不怎么和谐的东西。他专门挑选出来一张文笺左右顾盼道:

    “这是什么时候,又发现了一起窝案了么?……”

    “回主上的话,这是峡江道东来加急请断文书……”

    吕岩连忙回答到:

    随后周淮安就了然于心。严格说不算是什么大案,至少放在太平军如今的体制下来说,有些无足轻重或是微不足道,但是放在如今一片积极昂扬的整体环境和氛围当中,却又有点儿煞风景的性质特殊和据有代表性了。

    因为,这既不是发生在最早纳入太平军统治,而已经运转成熟多年也相对富熟起来的两岭地区;也不是在新完成整体社会秩序改造,和政权架构大换血不久的山南东道;或又是正在后续肃清和重建社会生产体系当中的江东三路地方……

    也就是发生在相对偏僻一些,也相对穷困贫瘠的峡江道万州境内。已经指派到乡里一级的某组三差遣人员,因为早期交通不发达和讯息延迟的缘故,再加上队自身前程的悲观,不知何时就此动了弄钱的心思。

    但是他们比较小心和谨慎,也并没有从自己管下和职分内,通过过手贪墨和制造亏空、变相加征等手段来中饱私囊。而是与山中的土寨山民头领暗为勾连,然后在安排出工转运的时候籍此索取好处,等等收取报酬的时候再回扣一波。

    因此,在他们所负责的区域内居然一片风评很好,迎来送往了至少上百波的人流物运,也一直没有被人察觉。结果还是相应土寨里发生内讧,有人跑出来流窜为盗匪,又被附近的武装屯庄组成的巡护队,给迅速镇压和捉拿了,才在后续审问和追查当中被无疑牵扯出来的。

    要是通常的舞弊案件,镇反会或是地方提刑、主管部门按照有所交叉,又优先程度不等的管辖范围处置就是了;但是这一次舞弊案的受体并不算是太平军内部,甚至连治下的百姓都很勉强;所以在处理意见上就产生了多头分歧,而直接比照“特例”送到周淮安这里来裁定了。

    像是负责峡江道五州的营田部门,主张的是在体系内并无直接危害和损失,小惩大诫式的把人调走贬放就好了。而当地的提刑巡管则是强调,就算是山夷、土蛮将来也是要纳入督府治下的,当剥夺职事和出身,逐出公门或是服刑数年。

    至于镇反会的态度则是干脆利落的多,无论对象和受众是谁此风都不可长,当严处以仗刑就地处决以儆效尤。周淮安想了想,还是折中采纳了镇反会和提刑巡管的意见,不过处决就算了;每个人力资源都是宝贵的。

    因此最后的判词是:就地当众处以不至死或是致残

-->>(第2/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