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唐残》正文 第七百章八十五章 富国强兵二十年(续二
五”,就是形容有唐一代京兆韦度两家的显赫风光。其中韦姓家族居于“韦曲”,杜姓家族居于“杜曲”。没错,长安城外南郊的杜曲、杜陵等地名,就是因为杜氏族人聚居而得名的。

    因为这两大家族毗邻相望,在朝在野各领风骚,史称“城南韦杜”。又因为两大家族多出王侯将相,世代与皇权交集,人称“离天尺五”。有唐一朝光杜氏出了8位宰相,其中贞观盛世的房谋杜断的杜如晦一门就五代为相。

    而作为襄阳的分支虽然没有这么牛逼,但是也出过“文章四友”之首,初唐五言律第一的杜审言;一代诗圣杜甫;天宝年间在但罗斯战败后,开始游历欧亚非大陆,而写下《经行记》的古代第一人杜环……这样的名人大家。

    因此世代治学、游宦的渊源下来,家中的藏书和历代族人、亲眷留下来的手迹、文稿也是蔚为可观的分量。其中更是不乏一些从未问世的孤本、绝稿。比如杜甫与李白书信往来文字,杜环撰写《经行记》的初稿手卷……

    于是,这事一时间就闹得尤为轰动了。就连正在讲习所的周淮安也难免诧异起来,而特地就近召见了他一回;

    毕竟,作为从小被现代教科书里李杜诗文所浸染和熏陶下的情怀,还是很难忍得住探究其中背后的故事;更别说那不后世已经随着断代而失传的《经行记》了,那可是盛唐情怀之下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然后亲见其人了,才发现这位也是个相当知趣和识时务的人物;居然在太平大都督设立襄阳没多久,就已早早将杜氏名下的田土家产,分给族人而就此别门立户城了许多小家,所以在后续清算当中就已然没他什么事清了。

    既然有这么一个愿意配合的榜样和例子,周淮安也不介意让他得到一点好结果;所以第一份特批的聘用文书,就应在了这位杜宗儒的身上。于是接下来的事情,就既是意外又不足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