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唐残》正文 第651章 坐将文教镇藩维(续二
掠和烧毁了淮南军位于太湖沿岸的望亭镇、木渎镇、姑苏山、水口镇,卞山等地的粮台所和囤聚地……”

    “报,左阵张(居言)左郎和前阵柴(平)右郎,及先发跳荡、选锋诸营,于竟陵城下里应外合大破淮南右骁捷军、海陵团结、静海守捉兵三部;阵斩军使高长庆以下数十将弁,杀获近万……”

    “报,右阵朱(存)中郎部,及新编十三营浙东驻队兵马,在荆徯上游白泻湖处,围住了左骁捷军使董瑾本阵,并漕军、盐院兵数部,正在加紧攻打当中……”

    “后阵来报,杭、睦、婺、越各州的三支队,陆续从地方集聚到了新旧谷十一万石,柴草四千万斤,鱼干、肉脯七万挑,粗布帛二十七万匹,茶叶和酒水……”

    听到最后一个消息,周淮安心中才暗自落下最后一点石头。正所谓是“无粮不师”“无钱不就”,早期不惜大费周折来整顿地方的成果,就在这个关键时候体现出来了。

    有这么一批陆续增加起来的额外钱粮打底,太平军针对性后续反攻的持续性和韧度,就更加有所保证了。

    而两浙的战争打到这个程度,就更多是靠各路安排下去的将领们,临机应变的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而周淮安自己只要坐镇中军来掌握预备队和后勤保障,进行宏观上的判研、调整和引导了。

    而当值的淮南对策参谋组长李子义,则继续在沙盘面前对着正在待机的苏无名、吴星辰、高季昌、曲承裕等军将和杨师古、李师成等参佐人员,进行相应的战略判研和解读道:

    “正所谓是伤其五指,不如断其一指的道理;如今淮南军分兵寇掠各地,正好方便我军集中力量形成局部的优势,就近进行击破和歼灭作战……”

    “其中的淮南兵马,又可分为三类来区别对待;首先是淮南节镇四军为首的行营兵马,属于需要重点打击和有限歼灭的对象。以防止日后恢复建制和卷土重来的可能性。”

    “其次是淮南地方兴起的各州团结兵和镇防兵,可以伺机予以歼灭和击破作战,此类部队乡土特色浓重,但是在异地他乡受挫和失败后,就不容易再聚附起来……”

    “此辈战力和素质多是良秀不齐,又被变相隔断在江东之地,因此在更为重要的目标之前,大可以暂时放一放,等到日后的清乡作战来解决……”

    “最后是旧属义军却投降官军的叛将之属,同样为数不少;其上层无疑是最为敌视、痛恨我太平军的死顽份子和罪大恶极之辈;但因为残暴横虐的流寇作风,同样缺少长力和耐心。”

    “与之对阵时优先考虑守势,而要避免过多凭借个人和小群体勇力的浪战、混战,只要能稳住阵脚令其势头衰减,则可以在后续反攻中打垮之……可以视为另一种版本的义军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