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唐残》正文 第551章 三川北虏乱如麻(下
    当然了,既然大多数话已经说开了,而主从名分也初步定下了,接下来的气氛放松了许多了。接下来虽然没有真的能够达成“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成;却也让人断送来时令茶饮和干果蜜脯,又叫来杨师古作陪,

    而后围绕着罗隐已经完成大部的《谗书》及《太平两同书》等著作,以及他所交往和熟识的一些当代同道士人为话题,一起继续深入浅出的讨教了起来。

    其的《谗书》,是当代的小品或者说是古代段子之大成,因此其多数内容基本不用怎么调整和修改,可以直接用在太平军的宣传体系内;

    然后,作为针砭时弊和揭发世间丑恶,披露旧统治阶级及其帮凶的罪行;歌颂劳动光荣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弘扬广大劳苦大众真善美的现成素材。

    而《太平两同书》前五篇选录自老子,后五篇择与孔子,因此称作《两同书》;其书乃在力图提炼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匡济术“,是乱世黄老思想复兴发展的产物。

    号称以老子之说修身养性,以孔子之学训教治世;分为下两部,贵贱、强弱、损益、敬慢、厚薄;理乱、得失、真伪、同异、爱憎共十卷。也算是理想主义和现实实践的某种结合参照。

    虽然依旧不脱传统士人“往溯圣王”的理想主义旧菓,但是对于正在创建和完善的太平军理论体系,还是有些近同和互补的部分呢。完全可令其相互结合起来,根据具体的要求和导向,进行思想理论方面的后续建设工作。

    因此,在后续相谈甚欢而一见如故的攀谈之间,罗隐也对周淮安所创立的诸多理念,表现出相当兴趣和认同之意;

    尤其是当初周淮安所创立的“所获归公、按需分配,量入为出、收支两线”的大杂烩式圣库制度,表现出了相当高的赞许之意;言称是当下堪先朝“两税法”之流的救时良策;

    至于《太平田亩制度》关于公营工场、矿山和集体屯田的实践,更评价有古圣王之期三代之治的遗风云云。对此,周淮安也只有略带嘚瑟的在心一笑了之。

    毕竟,这太平圣库制度的基础,还真是具有原始氏族社会朴素集体共产主义的雏形啊;又糅合了一些后世近现代财政管理制度的优点和特色而已。

    而太平军的编管劳动和集体屯田,也不脱后世国营农场原型,兼带建设生产兵团的混合体制。所以起这个时代,现有官府的财计手段和统治秩序,看起来的确是高大的不止超前那么一点点的。

    而在初步与罗隐交谈和询问了一些,当年他在长安时见闻和经历的在旧事之后,周淮安不由的又问起另外一些事情来。毕竟罗隐落魄归落魄,但是也称得是知交半京城的公众人物。

    在这个朝堂昏暗而地方大乱的末代,真正的有识之士基本没有多少出头之日;所以相一片污滥的朝堂之,从唐末衔接道五代之世的在野民间,却还算有所隐星熠熠了。

    如好些个与罗隐同年代,而称为咸通十哲(又称“芳林十哲”)的许棠、喻坦之、任涛、温宪、郑谷、李昌符、张乔、周繇、张蠙、剧燕、吴罕、李栖远等存在,如今大都还在世;

    只是在时局艰难之下,不是随着朝廷逃奔蜀地,是西幸奔走逃难和避祸于一方,或是干脆归隐山林了。现在周淮安既有地盘亦有军队和初步的政权组织了,要不自己想办法去强行绑下几个回来做吉祥物好了;

    又在历史如作过五代前蜀宰相,与温庭筠齐名并称“温韦”的花间派最后词人,大诗人韦应物的四世孙,写下《秦妇吟》的那个韦庄,因为屡试不第这会大概还在长安蹉跎呢。

    (正在襄州城内拓印局抄写书的韦庄,突然莫名其妙的打了好几个大喷嚏)

    

-->>(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