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唐残》正文 第四百章 人心不尽足(下
的好日子。却怎敢不戳力以赴为本分……”

    罗文当即感恩戴德的拜谢和推拒道。

    “莫说额外讨什么犒赏了,传出去兄弟们可要戳我脊背的啊。”

    “你这般可不行……规矩就是规矩,功过赏罚乃是理所当然之事……就算是尔等有心报效,也不能违背基本的规矩,不然又何以服众呢……”

    周淮安亦是打断道。

    “若是觉得心中实在过意不去,那就尽量从日常的行举中尽量提高效率和多出成果,来作为对我太平军的回馈好了……”

    “还是领军想的周全……我这就传告兄弟们。”

    罗文亦是感怀不减的连忙领命而去,而周淮安也不禁露出一丝会心笑容来。

    为了掩护这些地道的动静,这些天太平军可谓是煞费苦心了。不但日夜鼓噪骚扰之,还进行了大量真真假假的地面作业,比如用来压制城头兼带遮挡视线的土台,混淆人员调动往来的壕沟、胸墙。

    这就是古代穴地攻城法的精要,挖到墙根底下再慢慢逐步掏空,用木柱撑起来只待时机合适就将其拆掉或是烧断,以实现破坏城墙基础造成崩裂的效果。

    虽然理论上说起来很简单,只要堆积足够的人力就行。但是在这个时代实行起来却是一件技术含量颇高的事情,足以将大多数农民起义军给挡在门槛之外。

    首先要有相对精确的测绘和勘探手段来保证基本方位的准确,其次是要有足够数量经验丰富的人手和工程计算余量,来规避挖掘过程当中可能产生的各种状况和意外。

    最后才是城池附近地理环境的可行性因素,地下水过于丰富或是土质过软的地段是不要指望了。就算是强行开工也不过是在渗水和坍塌中找死。

    而对于围城的太平军来说,并不缺乏讲习所培养出来的勘探和测绘人员;而横跨连州和郴州之间的矿山、坑场也提供了不少经验丰富的矿户。因此唯一剩下的问题,就是丹徒城可能靠近江边所带来的渗水状况了。

    不过通过三个方向的多处尝试性挖掘,坍塌和渗漏了好几条地道之后之后;太平军的工程部队总算是发现,这丹徒城的核心其实是建立在用堤坝和城墙围起来的硬质台地上。只要肯逐一的多尝试一些时间,还是有概率找到穿过淤积的城壕,而比较稳定的通道和路线。

    而且与传统的穴地攻城手段不同,太平军无需将地道挖通到城池里去,或是将墙基下掏空的大量作业;这往往也很容易受到城内察觉而予以相应的反制。

    比如用地下挖坑的缸听法来确定方位和距离,再以反向地道或是其他破坏性作业来捣毁之。太平军只要挖到相应的大致地点就好,剩下的就交给相应跨时代的技术手段来解决和补足了。

    当然了,

    虽然太平军在丹徒城下采取的是围而不攻、虚实相间的战术,但是相应攻城的准备却是不折不扣、实实在在、有条不紊的推进当中;无论是通过江宁转运过来的各种物料和器械,还从地方所征集和采买的物资用度,都是在确保一个目的。

    一旦分布在外围打援的各路兵马收聚回来,就可以迅速转入到较高强度的攻城态势中去。这样随着地道的接近完成,主要的菜色都已经准备好了,就等最后一位客人前来上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