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唐残》正文 第三百五十章 恩诏不念栋梁材。
呼应,又在黄巢大军压境之下,他麾下的义胜军却闹出了犒赏不均的纷争。然后被他已经投贼的前任崔缪给劝诱和说动了旧日的部下,而乘他在城门观战鼓舞士气的时候,暴起发难给捆拿送出去开城投降了。

    城中义胜军的大部因此一哄而散,一部分就低投降和归附了黄巢的本阵,还有一部分而流散四窜道乡野当中变成新的匪患和寇盗来源了。而接下来的时间里,义军阵营中所面对的主要战斗和冲突,反而是发生在与那些土团、镇戍兵为代表的地方势力之间。

    比如通过海上一直与广府往来不绝,位于杭州的地头蛇八都团练使董昌,就击败了好几支轻掠其境的义军别部,反而乘机在官军失去控制力的越州(今浙江绍兴)和湖州,扩大了不少地盘和人口。

    在此期间也有一个名为钱镠的石镜都副将,以勇猛善战而开始崭露头角名闻当地。然后不出所料的引起了董昌的忌讳和提防,被委任称为水军都将而负责往来广府之间的船舶护航。

    至于长江北岸的淮南军则在这冬天里,就像是失明了一般的对着对岸的烽火各种不闻不问。唯一比较明确的消息就是,扬州方面开始召集各地的守臣和驻军将领。

    事实上,如今太平军在大将军府当中,其实也是有着相应的消息来源,和比较稳定的交流渠道的。

    道理很简单,虽然大将军府名下,很多义军将领在明面上对于太平军所属实力,各种羡慕妒忌恨和不以为然之类的,但是私底下通过部下之间交通往来,却是一直就没有断绝过的时候。

    尤其是在这段时期,更是有着爆发性的增长趋势。原因也不难理解,他们大多数有争战和抄掠的经验,但是却没有生聚和产出的观念、手段。

    然而在战争当中的死伤需要抚恤和补充,日常的军队需要供养,并维持训练和装备的状况,将领们也需要维持较高水准的奢侈享受和相应待遇。更别说前些日子信州大战之后,各部义军扩充起来的巨大资源缺口。

    因此,在每一次战斗之后将所获尽可能变现,而不是白白堆积在帐房里霉烂、朽坏,就不可避免的要与掌握了长江中游和岭外地区的太平军,私下进行打交道以获得相应的所需物资和财富。

    虽然他们处于明面上的一致立场,大多数在口头上与太平军之主势不两立云云;但是私底下通过曹师雄、朱存、张居言,或是级别更低一些的高季昌、王重霸、李响之流,都有的是相应名义下进行暗地里交通的故旧渊源;也就是郭言没有人勾搭而已。

    所以,当黄巢的大军席卷东南而势如破竹遍地征战之期,大江之上往来于江陵满载各色物产的船只,也是如同过江之鲫一般络绎不绝,其中经营的项目也从原本基本的粮秣军资,迅速扩大到了方方面面。

    对于太平军而言这也是一件好事情,用清空陈年积压的库存,来换取义军本阵手中掳掠的财货和其他资源,还能变相的支援和扶持义军的势头,也是一本万利而好处颇多的生意。

    以至于,甚至有胆大不韪的义军将领,开始贩卖起相应的官军俘虏和义军的伤病员来了。当然了,前者算是平均水准尚好的壮劳力,可以用来承担一些危险而繁重的劳役,后者则是买一送一搭配的添头。

    因为对于某些义军将领而言,除了少数亲族出身的精锐、秦兵之外,大多数伤病员就是某种意义上的拖累和负担。但是为了整体的士气人心着想,又不能随便丢弃他们;因此一旦太平军提供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之后,就迫不及待打着各种旗号和借口,暗地里给安排过来了。

    至少对他们而言,用节省下来的钱粮物用,又可以招募更多吃不上饭的丁壮来给自己卖力。虽然也有人觉得这样做是不对路,但是却无法抗拒眼前

-->>(第3/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