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唐残》正文 第三百三章 后事尚维艰(下
前,作为大将军府攻略信州和宣州的先头人马之一,先后足足又数万人都相继兵败在了突然渡江,又阵列而击的淮南精兵手中了。

    正所谓是人的名树的影,他亲眼所见那些原本趾高气昂而信心满涨的义军别将、都尉、郎将们,见了对方的旗号就各种相顾骇然、慌了手脚而不战自乱起来,甚至还有当场不管不顾的率部脱逃的。

    然后出身岭外的赵子日才得以知道,在义军转战大半个天下的途中,就从来没有在这位手中讨得好过去。然后就是我消彼长的气势大衰之下,几个照面就抵挡不住变成全面的大溃败。

    然而这只是他们厄运和梦魇的开始,没有可以停驻的据点,也难以重整部伍队进行反击,更没法进行补充和休息,却要不停遭受伤亡……古往今来,大撤退演变成大逃亡、大溃决的事情多如牛毛,显然也不差这回。

    而在中途那些义军将领和老卒们不是没尝试过据地反抗,在一开始的时候,他们曾经在一些犹有悍勇和血性的头领召唤下,尝试聚拢成密集的阵列进行阻击,却被迎面而来淮南骑兵一次大规模冲击给冲垮杀散;

    然后到了傍晚,他们又没法埋锅造饭;只能在暮色下饿着肚子奔逃,最后到了晚上,他们也没法找到安全和暖和的地方休息!而只能在远处追兵惊起的此起彼伏声嚣下,在黑灯瞎火中盲目的乱窜。

    又累又饿又冷,还不停的死人……所以,哪怕官军只是在第一次接阵时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突袭而已,但仅仅一个晚上之后,义军残存下来的建制就彻底消失了。没人敢于打出旗帜,因为那会引来官军的追砍和杀戮。

    渐渐的,首先是一些山野出身的士卒,仗着自己有些野外活动经验,三五成群的丢下旗帜枪仗,带着身上的弓箭和匕首,义无反顾的钻入道路两侧的山林中;

    还有一些明显是乡村出身的士卒、军官,他们觉得回到自己家乡所在躲藏起来才是唯一的希望,便也是纷纷脱了号服和皮帽,然后直接往脱离大部队从各种分叉小路中转进而去;

    因而最终剩下来的,反而是赵子日这种远离家乡又无处可去的士卒,只能沿着道路不停的奔逃,直到遇到一个可以阻挡追兵和收容他们的义军驻防所在……

    “XX乃是农民军队伍中最典型的野心家和投机分子,他一方面与起义军主动分割,另一方面却又假惺惺的以支援为名,派兵紧随起义军主力身后掠夺土地和人口……显然是早有预谋,想要窃取黄巢为代表农民战争的成果。”

    人共运所查禁的地下刊物之《你所不知道的一百零八个历史真相/海外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