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唐残》正文 第218章 各方3
绝伦的感触和叹然来。对方似乎比自己还了解这部南蛮书的内情;而可以言之有物的指点和品评出其中或有争议和疏漏之处。

    要知道自己所做住的这本南蛮书其实只完成了大部,既还未曾全面修订过也未真是刊定付印而流经传世;事实上他只有只有部分手抄的书稿,用来分别投献过包括已故的都护蔡袭、如今身任淮南节度使的高令公在內,屈指可数的数位故人充为军中参赞之用;怎么会又草贼中人对此如此的熟念。

    再联系到对方的谈吐不俗而引章据典无所不通,举头投足间那种的自若气度和从容做态,也远异于大多数寒庶出身的士人;哪怕身处在鄙陋粗劣尘嚣飞扬的营造之间,也仿若居于高堂满座而直面诸多问对的坦然和城府若渊,还有言谈之中那种隐隐超然而上的格局和眼界。

    突然想到此中种种细处之后,樊倬不由突然有些细思恐极起来,而不敢再往下揣摩更多了;却又不禁在心中哀叹,自己莫不是已经卷入了某种天大的是非当中了。

    毕竟,在据他所知的见闻当中,有时候朝廷和藩镇也并不完全是一般心思的,而朝堂的不同派系之间亦是有所歧见和争议的;尤其是在对待这种地方贼寇的态度上,其实没少进行过明里暗中博弈和角力的范例。于是他们这些无奈夹在其间地方官属就最不好过了。

    再加上对方以尚且不足而立之年,就得以统御一支严谨森然、井然有序的行阵军伍,而动辄跨海数百里征伐在外的范例;这已经不是那些逐食而走居无定所的普通流贼,可以行事的路数了。还有来自前往广府商旅的一些传言和见闻,也越加让他肯定自己的猜测和揣摩了。

    然后他又觉得有些悲愤和无奈,自己都谢绝了高令公的招揽,而远避在这岭外南疆之地,想埋头著述传世兼做出点实务来,却还是逃不过国家的是非牵扯啊。

    “却不知,仆眼下可有为将军效劳之处。。”

    想到这里樊绰也在心中暗自叹然,而浑然不觉的放低了姿态道。

    “可否令地方黎庶多保全一些元气。。”

    “毕竟城中多是汉家的子弟,能够少些杀伤和损耗,以待将来也好。。”

    这时候突然有来自远方的一骑飞驰而至,跑的人马满是口沫而在营门外落马下来,然后又被接应地军史给搀扶进了营中。

    “什么,峰州发现有土蛮大举犯境?。。”

    周淮安不由得转过身来,对着樊绰道。

    “看来还真得得借助樊生一二了。。”

    “但请吩咐好了。。”

    樊绰也有些无奈又有些肃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