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唐残》正文 第191章 云翻
儿的青萝细声恭维道。

    “不但西番(康定情歌)、南蛮(洱海谣)、塞上(敖包相会)的歌子都能知晓,还善懂天竺和安息声乐呢。。奴奴只怕这一辈子都学不过来了”

    “且不要妄自菲薄,你自有相应的天赋和喜好。。”

    周淮安却是笑笑道。

    “我不过是行路走得远了,也就自然而然的见识的稍多了。。”

    “对了阿萝,你和那些旧日的姐妹,往来的如何了。。”

    “凭郎君的吩咐,她们都愿意为义军出上一分气力呢。。”

    听到这里,青萝顿然起身正色道。

    “那就好,”

    周淮安点点头道。

    “这方面还请你多多费心了,有什么消息尽管告诉过来就是了。。”

    “我自有相应的感谢和酬劳,就算是有什么不情愿的事情,自是可以替她们挡上一挡。。

    “况且日后还有许多用得到之处呢。。。所以你也没有必要太过拘谨了”

    “奴奴代教坊的姐儿们谢过郎君了。。”

    青萝却是满心的感激和欢喜了。

    自从义军大部离开之后,真正主宰城中的权柄也集中到了三个人手中;在新的变局和形势之下城中的官教坊中,这些除了声色娱人就不会其他谋生技艺的女子,也不免有些惶然和紧张起来。

    现在总算是通过她的缘故而搭上一个作为新的靠山,就算是付出些许代价和其他的东西,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随后的日子中,在周淮安的刻意引导和要求之下,小侍女青萝继续专研娱乐艺文兼带家政技艺当中,在偶然间杂着烧焦和碳化的意外插曲当中,不断有各种新样品诞生当中。

    比如一些后世反应民生疾苦和反抗精神的经典歌谣什么的,通过这个时代风格的重新谱曲之后,再拿出来传唱就更加方便推广也脍炙人口的多了。如果再加上古代名人和先贤的备注和援引,那就更有说服力的多了。

    那些视野和格局有限的普通老百姓,也许不会轻易相信自己世代生活的乡土以外的陌生人,但是又觉得大老爷们口中提及那些古代了不得的圣贤名士们,留下来的教导也是不会骗人和作假的;比如:

    “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诗经、国风》

    “夺我身上暖,买尔眼前恩”(《重赋》)

    “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红线毯》)

    “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杜陵叟》)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杜甫)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李绅《悯农》

    又比如从《凤阳歌》改编而来的《岭南歌》:

    虽然绝大多数古人并不怎么在乎和意识到这种东西,但是舆论阵地却是真真切切从古至今存在,并且为统治阶级所注重的;

    不然周武革命也不会喊出“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兴王师,讨无道”;而古往今来那些敢于在私下罔传箴言的人,历代统治者可是有多少杀多少的,就是为了牢牢的把握这方面的舆论主导权和道德制高点。

    而历代王朝覆灭的末日征兆,同样也是以统治者的身份逐一的丧失掉,这些代表政权组织在民间底层的宣传和公信能力,而让一些别有用心的讳言僭语流行其中,为最基本的开端和先兆之一。

    而在另一方面,

    因为有周淮安自备的充足零食供应作为日常福利,小挂件在充作童工半文书的干活之余,小身板不见得增加

-->>(第3/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